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职场与管理>文章页
龙应台的身段:文化很难靠政策打造出来
字号:

类别: 领导与控制管理 时间: 2013-04-15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
在台湾,龙应台似乎跟文化划上了等号。她是知名文化人,也是台湾如今的“文化部部长”,也曾经是台北市的“文化局局长”。中国人常讲“学而优则仕”,在她身上确实得到了明显印证。

在严肃的政治舞台上仍保有童心,敢于坚持自我,这就是龙应台

在台湾,龙应台似乎跟文化划上了等号。她是知名文化人,也是台湾如今的“文化部部长”,也曾经是台北市的“文化局局长”。中国人常讲“学而优则仕”,在她身上确实得到了明显印证。

龙应台的影响力从何而来?1984年,她在《中国时报》撰写“野火集”专栏,引起华人社会热烈回响;来年正式结集成书后,在短短21天内再版24次,成为19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展极具影响的一本书。她当时批判台湾的执政者“一介不取是基本操行,诚实是第一原则”,一句话就刺破了台湾虚伪的政坛结构,诗人余光中当时称她刮起了“龙卷风”。

但文化很难量化。作为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的亲信,“文化明星”龙应台一路都被质疑。早在十多年前,马英九担任“台北市长”时,龙应台即出任“文化局长”,但她没有太多突出的政绩,以至于她在“议会”总被质询得很难堪。进入“国家机器”,龙应台还能坚持她的独立性吗?作为永远的反对者,龙应台总是难以调适自己的从政者新角色。这确实不是容易的事。

在台湾的选举政治与媒体独立的批评氛围中,从政者往往必须“作秀”,以博得更佳的社会观感,大家始终好奇,龙应台真的做得来这些事吗?去年有一天,她到新竹县视察一座艺术园区的推展进度,看到园区内茂盛的果树,她兴高采烈地随手就从树上摘下果子,在衣服上擦两下就吃了下去。没想到,果子中竟然有虫,让她皱起眉头哇哇大叫。如果换了别的政治人物,大家肯定觉得这是一场秀,但因为是龙应台,人们就觉得她很率真。

最近,在公共电视的董事审查会议后,因为龙应台提出的多数人选都被否决,她觉得很伤心。记者发布会刚开始,脸色铁青的她就哽咽了。有认识她多年的记者上前安慰她观察到,龙应台并非是因为遭到政治场域的羞辱而心酸,而更像是个真正动了情、忧心忡忡的母亲。

这些没有身段的姿态,都不是政治语言,都是“龙式语言”,但能不能够被华人社会及舆论接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她现在是“文化部部长”,但在台湾的劣质政治环境里,“部长”级官员的生命周期极短,她能在“部长”的大位上坐多久?

她负责的是有2000多名文官组成的“文化部”。这“文化部”是去年5月才从“文建会”、“新闻局”、“研考会”、“教育部”四大部门正式合并而成,工作职能扩展成原先的四倍,内部人彼此都不太熟悉,更何况“从天而降”的这条龙了。

文化是很难靠政策打造出来的。举例来说,作为台湾文化地标的诚品书店,就绝对不是政策能够打造出来的,而是经历市场淬炼出来的。诚品曾亏损多年,甚至几度濒临倒闭,创始人吴清友都坚持下来了,但没有花台湾纳税人一分钱。因为吴清友深信,读者在书店纳的税才是真正有文化的。

龙应台非常明白这一点,因此她强调,做文化政策不能只看一任,只看三年或四年,而应该像是铺铁轨,如果你不知道你的下一站,或是可见的暂时终点站,你是不可能铺好脚下这段铁轨的。

接掌“文化部”之后,龙应台曾经公开对自己提问:一,“文化部”成立以来,我跟我的团队在做什么?二,我心里最大忧虑是什么?三,如果有一盏阿拉丁神灯,能让我许愿,但我只能许一个愿,那我想要什么?

“她思考的时候不笑。我就提醒她,做一个公众人物,看到镜头就要笑,微笑,哪怕你在思考。”作为龙应台的多年老友、著名影星林青霞曾经如此公开提醒过她。

在严肃的政治舞台上仍保有童心,敢于坚持自我,这就是龙应台。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