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财富观察>文章页
银行业:转型为发展主线
字号:

类别: 营销与市场管理 时间: 2013-01-06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转型
2012年的中国金融市场,最引人争议的话题,就是中国银行业的走向。关于这一话题的分歧,最典型的体现在银行业的股价上:一方面是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持续上升、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一方面则是银行业的股价不断回落,估值持续处于低位。

2012年的中国金融市场,最引人争议的话题,就是中国银行业的走向。关于这一话题的分歧,最典型的体现在银行业的股价上:一方面是中国银行业的盈利持续上升、资产质量保持稳定;一方面则是银行业的股价不断回落,估值持续处于低位。

导致这一分化的重要原因,就是对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争议。毫无疑问,中国银行业近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得益于自身股份制改革的完成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另一方面也适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分享了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红利。然而,当前中国银行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正在出现显著变化,国际金融危机负面影响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国内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调整势在必行,银行业监管政策趋于严格,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程度逐步加深,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升,这些都成为市场担忧银行盈利下降的种种理由。

在这种环境下,2013年的中国银行业发展必然需要通过推进转型,来实现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以及服务于实体经济能力的提高。

经济转型需要金融转型作为支撑,金融转型要服务于经济转型。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实质性阶段,商业银行的贷款结构和客户结构也必将随之发生改变。从目前的经营状况看,银行需要退出“两高一剩”行业,对国家重点调控的限制类以及有重大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行业实行有差别、动态的授信政策,实施风险敞口管理制度,引导信贷资金向新能源和绿色产业倾斜,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绿色产业中去。同时,需要有选择性地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探索新型融资产品和服务模式,探索知识产权质押、版权质押等担保方式,扩大非利差业务比重,提供多方位金融服务。另外要发展消费金融等个人金融业务,加大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力度,为拉动内需提供有力支持。

当前中国经济运行虽总体趋于平稳并已出现触底回升迹象,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美国在“财政悬崖”压力下就业形势和房地产市场仍未明显好转,欧洲陷于主权债务危机泥沼,短期内难以自拔,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放缓,中国在全球一体化的局势下自然受到影响,出口稳定增长难度较大;从国内形势看,企业仍然面临成本上升和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两大主要问题,经济已难以重现前十年的高增长态势。

商业银行的经营具有明显的强周期性。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9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788亿元,比上季度末增加22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6亿元,不良贷款率比上季度末增加0.01个百分点。虽然不良贷款率仍处于历史低位,但反弹压力已初步显现。同时,商业银行利润增速也有所下滑,截至2012年9月末,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较2011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同比下降0.58个百分点。可以预见,在2013年经济增速可能有所放缓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压力也可能会相应加大,银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迫在眉睫。在这种环境下,中国的商业银行就需要加强风险排查,针对目前风险暴露相对较多的钢贸融资、光伏等行业和逾期、不良贷款等指标有所上升的部分地区进行风险排查,关注重点企业资产负债率、流动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变化,拟定风险预案和处置计划,优化银行风险治理架构,扩大风险管理范围,识别、度量和监控银行集团的总体风险状况,提高集团风险管控能力,特别是在影子银行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要特别防范表外业务的风险向表内传染。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的银行业监管机构结合国际监管改革发展方向,在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审慎监管政策,从建立逆周期动态资本缓冲、制定前瞻性拨备安排、加强对杠杆率和流动性监管、强化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等多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加强监管和约束。特别是在资本监管方面,中国银监会先后出台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对商业银行提出了包括5%的核心一级资本、6%的一级资本、8%的总资本,包括2.5%的储蓄资本和0-2.5%的逆周期资本在内的超额资本,对系统重要性银行设定1%的附加资本等更为严格的资本充足要求,资本成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中日益重要的约束条件。

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面对资本约束,商业银行需要调整业务结构和客户结构,转变以往片面追求“贷长、贷大、贷集中”的业务模式,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加大力度发展中小企业、个人金融、消费信贷、中间业务等资本节约型业务,以尽可能少的资本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与价值。同时,还需要创新资本补充工具,积极探索除普通股之外的新型资本工具,通过发行符合监管标准的新型次级债等方式,灵活补充非核心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同时,积极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提高资本流动性,释放存量资本,提高资本配置效率。

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宣布扩大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存款利率向上浮动10%,并扩大贷款利率下限至基准利率的0.7倍,标志着自2004年开启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又一次深化。同时,近两年来理财产品、协议存款等的大量涌现,也成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又一体现。

国际和国内经验都表明,利率市场化可能会造成银行息差受到压缩,对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脱媒加速也会造成银行优质客户分流、储蓄资金不稳定性增加,现有依靠存贷款业务和净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促使商业银行加快转型创新步伐,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多元化拓展盈利渠道。具体来说,商业银行需要创新业务产品,主动调整业务结构,发展贴近市场的中间业务、表外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稳步提升非信贷资产占比,降低对资产业务的过度依赖。为了配合这些转型,商业银行必然需要创新组织架构,推进流程建设,理顺总行与分支机构之间的权、责、利关系,通过扁平化管理缩短决策流程,快速对客户需求进行回应。

2013年,商业银行将继续拓展海外布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利用世界经济格局调整的契机,对外投资并购和“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企业“走出去”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提供跨国境、跨区域、跨市场的全方位金融服务,人民币跨境使用范围扩大则为商业银行的海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此情形下,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发展必将进一步推进。这就要求商业银行需要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审慎、科学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在设立海外机构前,先进行专业的市场调研,做好成本收益分析和风险评估,灵活选取新设机构和跨国并购策略,构建国际化经营网络,实现商业银行国际化与中国经济全球化进程相匹配。同时商业银行需要利用人民币跨境使用扩大化的良机,丰富人民币产品线,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多人民币交易、融资方面的产品和服务,创建并巩固在清算渠道、客户基础等方面优势,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形成跨国经营特色品牌。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需要实现境内外业务联动,依托国内的信贷资源、客户关系、市场影响力和品牌优势,加强境内外信息沟通和资源整合,发挥协同效应和联动效应,促进海外业务的发展。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