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领导力>职业规划>文章页
电影大亨米高梅破产带来的启示
字号:

时间: 2010-11-12 来源:经理人网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电影大亨
好莱坞电影巨头米高梅(MGM)由于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和推出新作,于11月3日早晨宣布破产。2005年,索尼公司以48亿美元收购了米高梅,此举看来似乎挽救了米高梅,但是实际上,单纯的注资并不是治疗病入膏肓的米高梅的良药,行之有效的经营整改方案才是指标又治本的。
好莱坞电影巨头米高梅(MGM)由于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和推出新作,于11月3日早晨宣布破产。这个拥有80多年历史、曾经创造《乱世佳人》、007,《猫和老鼠》等经典之作、并先后200次摘得奥斯卡金像奖的电影大亨就这样轰然倒下了。

  回味曾经的欢乐,米高梅的破产不免令人产生些许遗憾。遗憾之余,反观这一好莱坞霸主的经营之路,其后半生的蹒跚步履,也为正处在成长期的本土影视公司带来了一些未来发展的启示。

  基于观众口味和市场需求设计产品

由于现实意义和娱乐精神共存的特质符合冷战情绪下的观影需求,007自1962年上映后便迅速脱颖而出,后续 的22部系列电影也为米高梅带来了122亿美元的可观票房。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电影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观众的观影需求完全发生了变化,视觉大制作成为现代观影的主流需求。针对这种变化,米高梅完全没有与时俱进,而是仍旧利用原有的情节和表现风格继续007的拍摄。这使得007在追求视听震撼的主流观众面前,成了一个陈旧、老套的代名词。除了007之外,近年来斥巨资拍摄的《狮入羊口》、《瓦尔基里》、《骑劫地下铁》等也表现得与时代需求格格不入,以至于票房惨淡。很显然,汤姆·克鲁斯,丹泽尔-华盛顿等老牌影星的号召力已经远远难敌精美的3D视听效果。007的现状为本土武侠片敲响了一记警钟,米高梅的明星号召力策略也同样值得本土影视制片企业深思。回顾近年来的本土电影,武侠片依旧是主流题材,技术以及情节创新的滞后、采用高成本启用明星号召的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视听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国产影片单部票房总是低于进口大片的根本原因。

  避免高制作成本吞噬利润的畸形发展模式

米高梅破产是由于高达40亿美元的债务偿还危机。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债务?除去历史原因和影片产品定位原因,另一个最终要的因素就是在于高成本、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的畸形发展模式。米高梅去年投入1亿成本(不含宣传费用)倾力打造的动作大片《骑劫地下铁》,却只收回6500万美元的本土票房,这是米高梅近年来发展状况的一个代表案例。投入巨资启用明星,而明星片酬这一刚性成本又使得成本居高不下,最终造成了大制作之下的收益有限。这也是中国本土电影目前所面临的一个问题。近年来,随着观影市场的高速发展,影视公司纷纷加大了投入力度,为了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获胜,各影视公司纷纷采用一线明星、甚至是一线明星团来拉动票房,造成了本土影视制作成本居高不下。本土电影要想获得真正的辉煌,必须改变这种经营模式,毕竟电影不是靠明星而辉煌。

  产业链整合以创新盈利模式

  经历多年的发展,影视业的盈利模式已不再是单凭票房盈利的模式,而是以衍生上下游产业链的方式获得远远高于电影制作发行本身的利润。因为政策、自身策略调整滞后等原因所致,米高梅一直以电影制片、发行为主营业务,单一的业务经营、对下游薄弱的控制力使得公司只能依靠票房盈利,这显然不符合行业新的竞争规律。虽然近年来米高梅也在开始与电视机构合作,但是由于进入市场太晚,这一动作已经对于米高梅的破产已经无力回天。

  在产业链整合方面,我们看到本土影视公司已充分重视起来。中影、华谊兄弟、保利博纳等一批本土优秀影视公司已正在倾情打造本土的“大电影产业”。

  长期、稳定的经营战略规划保障公司健康发展

任何企业要想长期稳健地发展,就必须拥有科学、稳定的的经营战略规划。米高梅在艰难的融资道路上几经易主,不但没有涅磐重生,反而越走越远,原因在于没有稳定的经营战略规划。由于连年亏损,1970年米高梅被美国赌业大亨柯克 克尔科里恩买下,之后克尔科里恩将资金套现拿去投入赌博业,令米高梅与电影业越来越远。再后来,克尔科里恩又两次将米高梅转卖,两次买回。就在这么几轮买卖之中,克尔科里恩令米高梅盲目地“多元化”,严重偏离了电影公司的发展之路。2005年,索尼公司以48亿美元收购了米高梅,此举看来似乎挽救了米高梅,但是实际上,单纯的注资并不是治疗病入膏肓的米高梅的良药,行之有效的经营整改方案才是指标又治本的。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电影大亨相关文章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