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稻盛和夫谈东方管理哲学
字号:

类别: 领导与控制管理 时间: 2010-09-26 来源:哈佛《商业评论》

关键字:企业经营管理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稻盛和夫身上的经营奇迹?本刊编辑采访了稻盛和夫,希望通过探究老先生的东方管理思想,从中寻找管理的真谛。

他在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京瓷成立第一年即实现了赢利,此后的50年更是年年赢利,从未亏损。52岁时,他创办 KDDI(目前是日本第二大通信公司)。两家公司都曾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78岁高龄的他,又临危受命,以零薪资,不带一兵一卒,接掌日航CEO帅印。

他,就是被称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稻盛和夫身上的经营奇迹?本刊编辑采访了稻盛和夫,希望通过探究老先生的东方管理思想,从中寻找管理的真谛。

稻盛和夫的回答很简单:无他,不过是在做任何经营决策时,都依据了“作为人,何为正确”的判断原则。他认为,要用“利他之心”去经营企业,利他之心就是一颗正确的心。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企业经营者要扪心自问:自己是否“动机至善,私心了无”?作为一个人是不是应该这样做?这样的问题,在经营者的心里要反复自问,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出各种决定。他的这种“从心出发”的经营哲学源自他浓厚的东方思想背景——他对中国的儒、释、道文化的深刻认知。

稻盛和夫的经营实践同样具有浓厚的东方特色,他的一些做法与西方管理界截然相反。

与制度相比,他更重视人心。在稻盛和夫看来,不管机制多么健全,规范多么严密,方法多么细致,居心不良的经营者还是不可能杜绝。监管与反监管之间不过是一种善恶的智力竞赛,如果不改变人的道德观念,同类不法事件肯定还会继续发生。所以,关键是经营者的“心”,必须彻底改变这颗“心”本身才行。

与物质激励相比,他更重视精神奖励。在稻盛和夫看来,日本民族是一个同质的民族,拥有强烈的“随大流”的中庸意识,所以人们对于差距很大的报酬和待遇有时也会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如果日本企业也采用欧美风格的成果主义,一开始因为“只要努力就能拿到更多的奖金”,组织看起来生机勃勃,但是过不了几年,就会因为怨恨和嫉妒而人心涣散,企业经营也不可能获得好成绩。所以,在阿米巴制度中,他给予员工更多的是精神奖励。

与股东利益相比,他更重视员工利益。在稻盛和夫看来,企业经营的目的既不是“圆技术者之梦”,更不是“肥经营者一己之私欲”,而是对员工及其家属现在和将来的生活负责。他把京瓷公司的经营目的定义为“在追求全体员工的物质与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贡献”。正是出于保护员工和保护企业的理由,稻盛和夫在京瓷中储备了大量现金来应付一旦出现的萧条,而不是一味听从欧美投资家的要求去提高ROE的水平。

与才能相比,他更重视人的品行。稻盛和夫并不推崇才子,在他看来,优秀的人才如果错误地使用了才智,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假如没有才能,反而想不到那些坏点子。此外,拥有才智的人,也容易陷入利己主义,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经营高层就会做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违法行为。所以,他认为,在选拔人才之时,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观察他的品格。

在西方管理学大行其道的时候,稻盛和夫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东方之路,他以自己辉煌的实践证明了:他的东方式管理思想是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大智慧。
 
本文选摘自哈佛《商业评论》中文杂志2010年9月刊(www.HBRChina.com)。哈佛《商业评论》由哈佛商学院出版公司旗下的Harvard Business Review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授权出版。
本文首发地址:http://www.ebusinessreview.cn/c/article-layoutId-12-contentId-4229.html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