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财经要闻>文章页
低碳概念热遭遇融资冷
字号:

类别: 国民经济 时间: 2010-04-20 来源:中国证券报

关键字:低碳经济

类似光伏产业这样鼓励政策尚不完善的低碳产业还有很多,风投在“砸钱”之前免不了一番细致考察。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红介绍说,包括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已经着手研究并推出针对节能行业的贷款产品。

  近日一次论坛上,鹏博士电信传媒集团副董事长杨国良表示,公司有计划进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但在为客户企业寻求融资支持时,杨国良发现,很多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节能项目兴趣不大。

  事实上,比较新兴、带有低碳环保概念的项目遭遇“差钱”经历的例子不胜枚举。在低碳产业发展初期,风投承担着更大的作用,但风投的热情也直接与政策力度挂钩,而且覆盖面有限;银行等金融机构一面表态积极支持低碳项目融资,一面顾虑风险,真正对低碳类企业的融资“救急”力度还难有显著提升。

  如何求解低碳项目融资难的困局?一方面需要建立健全涉及低碳的产业支持政策,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另一方面需要引导社会资金以及银行加大对低碳项目的融资支持,甚至可借鉴国外经验,设立碳排放权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促进融资现状改观。

  低碳项目:“概念热”遭遇“融资冷”

  从事氢燃料电池研发制造的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前不久一直困扰公司发展的资金问题最近终于得到缓解,引进战略投资者解了燃眉之急。

  当被问及是否考虑过以从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融资问题时,该负责人坦然表示,尽管部分银行推出了绿色信贷通道,但整体贷款额度偏小,很难满足公司较大的资金需求量,而且获得贷款的难度也很大。

  据了解,对于低碳项目来说,解决融资难题的路径有三:一是银行贷款;二是借助非银行金融机构投资,包括适合创业型、成长型企业的风险投资,以及私募股权投资等六种模式;三是企业内源性融资。

  但现实是,银行厌恶风险,风投也眼光比较高,而内源性融资不是谁都具备条件,不少规模偏小、技术成本较高、尚未商业化的项目面临投融资两难的困境。

  一些金融机构认为,低碳节能项目类似于扶贫项目。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也表示,由于节能项目存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风险,的确存在少数项目很难通过银行项目风险评审程序的现象。而其他融资渠道的缺乏也是导致不少低碳项目陷入“政策热捧、融资遇冷”的尴尬中。

  风投:睁大双眼沙里淘金

  此前,光伏上网电价政策今年难出台的消息让不少投资光伏项目的风险投资商忧心忡忡。“政策迟迟不明确,投资项目的回报期可能会无限期拖长。”一位风投负责人这样抱怨。

  尽管国内外的光伏产业政策出现波动,依然有投资商对包括光伏在内的低碳产业信心满满。孔子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益三表示,公司将长期看好光伏等新能源项目的投资,短期新能源政策波动不会影响新能源产业持续发展的大局。

  类似光伏产业这样鼓励政策尚不完善的低碳产业还有很多,风投在“砸钱”之前免不了一番细致考察。

  胡益三也表示,目前各种低碳项目种类多样,公司在投资中将慎重筛选有潜力的项目,选择标准,一是看项目的技术门槛,二是看企业的领导人素质,原因是高技术门槛保证了市场足够广阔,而领导人眼光将决定企业战略。

  而国外的投资商更是不辞劳苦寻觅低碳产业中的“潜力股”。

  意大利恩耐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环境管理与规划部部长西蒙妮·莫里表示,公司看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公司目前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做碳捕捉与碳封存的技术研究,做创新型的太阳能技术,此外还在欧洲投资智能电网的项目。

  浦发银行总行公司投行总部副总经理杨斌表示,低碳产业发展历史较短,商业模式较新,除了传统金融融资外,需要开展多类型的融资渠道,建议地方政府牵头发起低碳融资,发动PE、VC等社会资金投入到低碳;建议政策支持低碳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

  德勤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风险咨询服务全球主理合伙人尼克·梅茵表示,一些绿色技术的成本比较高,发展低碳经济除了必要的金融措施之外,还要靠非金融的辅助性措施,例如通过倡议甚至法律的手段培养人们的消费习惯、购买方式、排放方式等,在消费端促进低碳项目产生效益。

  银行:机遇风险间谨慎前行

  “开发针对低碳项目的信贷服务产品,对金融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与国际接轨的创新机遇。”光大银行和浦发银行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均如是表示。

  正因为有这样的长远眼光,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此次低碳经济风潮中充当了“第一批吃螃蟹”的角色,率先尝试为低碳概念的企业提供贷款等融资服务。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冯红介绍说,包括北京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银行已经着手研究并推出针对节能行业的贷款产品。

  目前,不少银行在支持低碳项目融资方面做出了一些成果,并在增加对低碳项目融资力度的同时,着力限制对“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贷款额度。

  2009年的银行贷款数据显示,全年对火电项目的贷款总额为2696.75亿元,比2008年减少了1884.2亿元,当年还退出对“两高”项目的贷款客户共计2348个,比2008年的1525个增加了823个;同时,当年对节能减排项目的贷款额度达8560.46亿元,节能减排项目贷款额占当年贷款总额的8.93%。

  其中,仅浦发银行一家,在近三年来共提供1000多亿的授信支持低碳融资,包括多个电厂脱硫、垃圾发电、风电项目。

  然而,这样的大胆尝试并非没有后顾之忧。毕竟对于偏于保守的银行来说,如何对名目繁多的低碳项目进行质量鉴别和风险控制是最紧要的。

  杨斌就坦然表示,建议政府出资成立中小企业融资引导基金,协助中小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另一方面,建议政府对商业银行开展低碳金融工作提供政策支持。

  毕竟,相对传统产业而言,低碳产业商业模式新颖独特,银行必然面临一定风险。尽管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商业手段缓释风险,但因此将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政策上应该给予一定的支持。

  求解:产业、金融政策并举

  据介绍,尽管目前不少商业银行都各自制定了关于支持低碳项目融资、抑制高碳项目融资的制度和办法,以此作为发放贷款的标准之一,但在全国层面,尚未形成统一、成文的贷款标准。

  冯红表示,银行业协会一直在鼓励银行增加对低碳项目的贷款,但控制贷款风险对银行来说还是至关重要的,毕竟银行要为亿万储户发放稳定的利息,因此对于一些技术比较新、尚未得到商业化普及的低碳项目来说,更多的融资支持还需要依靠风险投资以及社会资金的支持。

  正如胡益三所说的,银行主要是在项目投入回报预期比较明确、稳定的时候来“摘果子的”,而在项目发芽开花的阶段,主要需要靠风险投资来“输血”。

  而目前看来,能够给予风投信心的,还是类似出台光伏并网电价、落实合同能源管理鼓励措施这类明确的产业政策。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有关人士也表示,采用金融创新手段以及适合节能行业特点的风险控制技术及体系,降低节能成本是问题的关键。

  而除了求助风投或银行外,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以碳排放权交易、碳期权期货等一系列金融工具为支撑的碳金融体系以及实行碳税收等经济激励措施,来弥补发展低碳遭遇的资金缺口,而这一点,也值得我国借鉴。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