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个人财富>文章页
中国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取向未变
字号:

类别: 国民经济 时间: 2010-02-12 来源:新华网 作者:安蓓 姚均芳 王宇

关键字:货币政策

中国央行12日宣布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与一个月前相同,为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央行宣布此次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

  新华网北京2月12日电 中国央行12日宣布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这是继今年1月12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后,时隔一个月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这是正常的信贷管理,并不意味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向发生了改变。”央行有关人士对新华社记者说。

  存款准备金率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通常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这次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为16.5%。

  这位人士指出,2009年大量信贷的投放是应对金融危机下的非常态管理。2010年货币政策要回归常态管理,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当前非常宽裕的流动性中的一小部分,货币政策的取向并未发生改变。

  央行2月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中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1.39万亿元。这一数据虽仍处于历史高位,但明显低于去年同期1.62万亿元的规模。考虑到新年首周新增信贷突破6000亿元、前两周突破1.1万亿元的情况,1月份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央票利率等手段对于有效控制贷款增长规模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此,这位央行人士表示,1月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起到了抑制银行信贷,控制流动性的效果。当前流动性较为宽裕,所以央行再次使用这一工具。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刘煜辉说,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意料之中,是正常的流动性管理。他分析说,春节之前央行公开市场已经连续四周净投放资金,同时节后公开市场到期资金量较大,对释放的大量流动性进行收缩是必然的。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指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应对流动性偏多情况的传统工具。一般来说,在春节前大量的流动性会注入市场,而节后则需要对这些流动性进行某种程度的回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

  与一个月前相同,为加大对“三农”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央行宣布此次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暂不上调。

  “作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主要是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管理。此次上调不涉及农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机构,是出于春耕备耕的需要,也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位央行人士说。

  刘煜辉指出,当前适度收缩流动性有助于缓解物价上涨的压力。

  中国国家统计局2月11日公布的数字显示,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

  刘煜辉分析说,虽然1月CPI同比1.5%的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但主要还是由于去年1月时值春节,基数较高。今年春节所在的2月CPI则面临低于去年1月的基数,这或将推升2月CPI增幅至较高的水平。因此,当前进一步加强流动性管理实属必要。

  央行2月11日发布的《2009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2010年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报告同时强调,要力争实现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均衡、结构优化。

  “与一个月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相同,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流动性进行管理,而不应被视为货币政策的收紧,市场应对此有所准备和适应。”王庆说。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