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个人财富>文章页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四大动力展望
字号:

类别: 国民经济 时间: 2010-01-12 来源:BNET商业英才网 作者:夏县明

关键字:发展动力

展望今后的几年时间内,中国经济的动力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第二届中国创新大会上进行了阐述。

展望今后的几年时间内,中国经济的动力应该在以下四个方面。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第二届中国创新大会上进行了阐述。

第一, 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只有自主创新,我们才能在今后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发挥我们的优势。在“十二五”规划的讨论中,有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在科技方面所要创新的。第一个,新能源。因为新能源可以把整个的汽车工业带动起来,有了新能源以后,交通运输和其他的方面都能够带动起来。第二个,新材料。因为新材料能带动房地产业全行业的改造,新材料也可以带动设备制造业全行业的改造。所以,新材料的影响力同样是大的。第三个,生物科技。生物科技不仅是对农业、畜牧业、水产业、医药业重要,而且对于医疗本身可能都是一个变化。第四个,环保产业。低碳化本身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们要根据中国自己的国情来看。第五个,互联网。互联网要走数字中国的道路,这样我们各方面的效率会提高,而且会刺激很多方面的进一步发展。第六个,工业设计和创意。没有创意就没有设计,首先得有创意。这样的话,制造业方面同样可以走在前面。

第二, 城乡一体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60年,我们的城镇化也只达到了45%左右,这对于中国扩大内需是远远不够的。假定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30年之后,中国的城镇化率可以从现在的45%左右提高到75%左右。提高到75%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当时如果我们的人口是16亿的话,那就意味着1/4是是农民,而12亿为城里人。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不容易,为什么呢?就是提高1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意味着有1000多万人要进城。除了劳动力,还有老人、家属、孩子,以及刚出生的孩子。这么多人,大城市都容纳不了,甚至省会城市都不可能容纳得了,而更大量的是县城和镇。这就是每年1、2千万人要进城。人口压力就要求我国的住房建设、公共设施、道路、水、暖、电、学校、医院等其他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跟得上,这样就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就业。而企业也可以得到无数的商机。我们今后5年,正是城镇化加速的时期,这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第二点。

第三,林权的改革。在改革开放初期,老百姓对政府并不信任,结果发生了砍树的风潮。所以,造成了农村的改革推迟到了20多年以后。在21世纪开始的时候,在福建、江西就开始了林地改革的试点,效果非常好。所以,2008年6月8日,国务院就颁布了林权改革的决定。改革开放实施3年后,我国施行了农田承包制;改革开放实施30年后,我们施行的是山田承包制。福建江西去年年初金融危机,有一些下岗的人去山地了,就能解决部分的就业问题。另外,林地还有另一个好处,中央规定林地可以作抵押。除了试验区以外,农民的宅基地和住房都可以抵押,其他的都不可以。

第四,环保产业的发展。

低碳经济对我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国要根据自己的力量来做。但我们遇到的问题在哪里?问题是在于我们能不能掌握环保的技术。现在,环保的概念已经从狭义的制造业的概念扩大到治理沙漠、造林,以及土壤的整治、改良等。中国如果在环保方面的技术有所突破的话,那就是说不但我们创造了产值,而且我们可以抓住本行业的主导权。在今后几年,环保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