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财经要闻>文章页
“黑色星期五”见闻与思考
字号:

类别: 国际经济 时间: 2009-12-05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作者:刘洪

关键字:国际金融危机

美国经济仍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徘徊,这使得作为黄金消费日的“黑色星期五”更具指标性意义。因为从这天起,美国人开始圣诞大采购,商家记账,红色表示亏损(即“赤字”),黑色寓意盈利,所以“黑色星期五”意味着财源茂进。

  美国经济仍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徘徊,这使得作为黄金消费日的“黑色星期五”更具指标性意义。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是11月27日,这里面的 “黑色”与噩运无关。因为从这天起,美国人开始圣诞大采购,商家记账,红色表示亏损(即“赤字”),黑色寓意盈利,所以“黑色星期五”意味着财源茂进。

  在这个美国“最大折扣、最长消费时间”的日子里,最有意义的一道风景,就是子夜时分的热销场景。笔者在华盛顿附近一家大型外卖场(Outlet)看到,不少商家提前到星期四晚10时左右就开门,打出的大折扣也让顾客血脉贲张:6折不稀奇,5折也寻常,很多商品甚至3折或4折就能拿到。平时60美元的一件名牌T恤,现在可能也就25美元甚至更少。

  尽管处于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但许多商店内都是人潮涌动。在电器专卖店百思买(BestBuy),星期四下午乃至更早就有人开始在门口排队等候。一些商家最后不得不限制人流,出来一位顾客,再放进一位顾客,即便如此,等候结账的顾客长龙比比皆是。

  这难道是金融危机下的真实情况?许多近期来美的朋友都感叹,来之前以为美国经济已一团糟,但看到美国人的生活,外界对危机的担忧可能确实夸大了。

  危机当然对美国构成了严重的影响,美国失业率上升、经济持续下降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今年的“黑色星期五”较之往年,似乎人气也有所不足,但人们也必须理性看待这场危机。从今年的“黑色星期五”来看,作为推动美国经济主动力的个人消费,似乎并未遭到金融危机的致命性打击。假以时日,卷土重来也未可知。

  “黑色星期五”中,另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许多商店的商品都是“中国制造”。但在涌向商场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也都是亚洲人,其中绝大多数应该都是华人。在一些诸如Coach、Ralph Lauren的名牌店,十个顾客中,大概有六七个都是中国人。一些朋友打趣,恍然间真怀疑自己到了中国的商场。

  中国人在美国抢购“中国制造”,一个原因可能与在美华人颇为勤奋、收入颇高有关。另一个原因,就是许多华人,比如留学生等,其实与中国经济紧密相连,中国经济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但仍保持较快增长,这使得华人对未来经济的信心较普通美国人更高一点。

  但更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同为名牌产品,国外价格要比国内便宜许多。比如,一个定价150美元的Coach包,据说在国内往往要卖到1500-3000元人民币,其中的差价让人咋舌。因此,每逢“黑色星期五”,许多海外华人就讲,他们购买的商品中,很多是应国内亲朋好友所托,然后通过各种渠道带到中国。

  借助于中国的低工资和低成本,外国厂商通过在中国加工生产,赚取了第一笔钱。而现在大量在美国的“中国制造”又回流至中国,外国厂商又从中国赚取了另一笔钱。

  这一不合理的现象背后,原因可能相当复杂,但其中一点应该就是所谓“品牌的力量”——在这个全球化时代,“中国制造”,赚取的只是小利,美国人赚的才是品牌大利,自然也才能更多让利给美国消费者。

  但是,同样从全球化视野来看,一样的商品中外间存在巨大价格落差,会否导致更多中国购买力的外流,会否增加中国拓展内需市场的难度,这或许是值得国内相关部门和业者深思的一个问题。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