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财经解读> 文章页
李扬:经济恢复会很漫长
字号:

类别: 金融股票 时间: 2009-04-28 来源:英才杂志

标签:经济危机

对于这次堪比1929年大萧条的经济危机,李扬看到的不仅是它的破坏力,更看到了中国的机会——如果能做好产业调整振兴和顺利推进总投资1万亿元的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将会迎来下一个30年的持续发展。

危机恢复之路恐怕还很漫长。这是中国社会学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的观点。

对于这次堪比1929年大萧条的经济危机,李扬看到的不仅是它的破坏力,更看到了中国的机会——如果能做好产业调整振兴和顺利推进总投资1万亿元的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将会迎来下一个30年的持续发展。
  
作为中国金融专家,李扬随同温家宝总理共赴欧洲,与欧美政要和经济学家讨论汇率问题;此前他还作为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为政府决策提供可考意见。
  
出生在书香门第,父母一辈子认真教书育人的态度给李扬上了人生的第一课。16岁下放淮南农村,李扬经历了社会最底层的生活体验,也依靠灯下苦读积累了扎实的知识。
  
1977年恢复高考后,李扬考入安徽大学,此后又进入复旦大学、人民大学,分别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求学中,李扬从苦读《资本论》到《货币银行学》,到自己写下《中国金融改革研究》完成了学术历程的第一步。值得一提到是,这本书是李扬带着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疑问,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与一流的国际金融专家研讨金融问题深受启发而做。学成之后,李扬本有机会从政,但"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信条,让他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做一个学者。对学术的严谨态度,来自李扬对"学者"二字的尊重。李扬认为学者要做调查,做研究,提出自己的独立观点,而不是为某些利益集团代言或者用来求名得利。正是这样,李扬大胆地说话。

"危机才刚刚开始"

"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一些措施只是延缓、缓和危机的影响。"
  
《英才》:有人说这次危机百年不遇?对此你怎么看?
  
李扬:大家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这次危机百年不遇,可以和1929到1933年大危机相比。
  
那次危机几乎导致了资本主义的崩溃,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果:一是西方理论界认为市场不能解决问题,需要政府的干预,这是革命性的,所以叫做凯恩斯革命。二是各国政府开始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甚至实现国有化。
  
但政府的调控却并没有最终化解那次危机,最后还是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用了20年的时间,经济才得到恢复。这次危机才刚刚开始,如果可以和那次危机相比,恢复之路恐怕还很漫长。
  
《英才》:你认为还会有大事发生?
  
李扬:这一次还会导致什么大事件,谁都无法预料。会不会导致战争还很难说。其实这几年局部战争不断。现在回想起来,这次危机在本世纪初就有显现,战争不断实际上也是在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这次危机还在发展过程中,其影响很可能还没有充分展示。
  
《英才》:各国政府积极救市能化解这次危机吗?
  
李扬:很多根本矛盾通过一次调整解决不了,现在看来,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一些措施只是延缓、缓和危机的影响。
  
当然,我们的救市措施和西方还是有区别的,和西方类似我们有4万亿救市措施,把钱投下去让下滑趋势先止住。但还有两个媒体不太注意、却是非常重要的措施。第一个是十大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要注意是调整振兴,调整在前,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调整产业,淘汰落后的生产力,淘汰高污染、浪费资源的落后产能,在一定意义上它是瘦身计划。西方的措施都是在刺激经济的发展,我们比西方国家高明了一步。
  
第二个是全面启动十六项科技重大专项。十六项科技重大专项是几年前的科学振兴规划里提出来的,当时是想根据财力一个一个慢慢做,但是现在为什么一下子把它全都启动了?因为我们认识到这次危机的根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
  
《英才》:需要找经济的新亮点?
  
李扬:是的,基础是科技。像上一轮经济增长,IT发展才会有微软、IBM,中国才会有联想。一个大的科技革命,之后围绕它出现新的产业,形成大企业,同时还改造老产业,这就需要巨大的投资,进而形成一股创业浪潮。只有这样才能使得经济真正恢复。
  
金融问题的根子在经济上,经济问题的根子在科技上,但是后两个最重要,如果后两个层面不做好,止住了又怎样?房地产再炒一番?股市再炒一番?上上下下,没有用的,那样只会重复过去的老路。如果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振兴都能实现,中国的经济再增长30年都没有问题。
  
《英才》:过去都是美国引领科技,我们有这个实力吗?

李扬:我参加了科技规划的研究,把美国、俄罗斯都拿来借鉴,看到美国的科技规划是全面领先,他们"牛"的很。中国的科技规划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做了筛选,十六项科技专项就是有所为的。我们着眼于经济来研究科技,着眼于科技是否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还是有比较大的潜力。
  
《英才》:经济理论上也会有新的突破?

李扬:理论上正在酝酿一些新的突破,过去一些基于美国经验的理论、教科书、政策都需要重新讨论。这次中国学术界有机会在全球视角上、在前沿问题上,和美国、欧洲的大经济学家一起讨论当前的问题。而且我们所依据的理论、所依据的实践,未必比他们差。

博客点击排行

评论

    暂无评论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请首先 登录 注册

财经大盘

Star Talk专家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