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运营与创业>市场观察>文章页
马吉英:反垄断将如何重塑汽车业?
字号:

时间: 2014-08-07 来源:中国企业家网 作者:马吉英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分享到微信微信 网易

关键字:销售 垄断
在外资企业迷失中国的大背景下,正在进行的反垄断调查让跨国汽车公司的处境也变得苦不堪言。

  在外资企业迷失中国的大背景下,正在进行的反垄断调查让跨国汽车公司的处境也变得苦不堪言。

  8月5日,奔驰上海公司被有关部门突击调查,紧接着,跟反垄断调查联系起来的跨国车企又增加了奥迪、克莱斯勒等名字。对于已经习惯了中国市场的高利润和高增长的跨国车企来说,中国市场的面孔再度变得陌生。

  在十几年前,这张面孔对外资汽车品牌充满了渴望。通过合资合作实现市场换技术,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普遍的心理预期。不过从目前来看,现实并不丰满。虽然市场和消费者仍然对外资汽车品牌有足够的热情,但外资在中国的生存处境已经开始出现微妙变化。

  先来看看在此次反垄断调查中受关注度最高的奔驰。在此之前,奔驰刚刚完成机构调整结束了销量下滑的命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14年上半年,在德系三大豪华车品牌中,在中国市场销量基数最小的奔驰增速最快。虽然在上海公司被突击调查前,奔驰已经两度下调售后维修价格,但从目前来看,这并未为其争取更多的自保筹码。

  一方面,被迫下调售后维修价格会降低车主的使用成本,对促进销量有利,但对跨国车企来说,销量并不是唯一关注的因素。一直以来,中国市场对跨国公司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庞大的市场规模,原因还在于中国市场为其提供了丰厚的利润来源。在成熟汽车市场增长乏力之时,中国市场成为跨国汽车公司眼中的盛宴之地。

  在反垄断祭出重拳之前,豪华车市场的价格战也一度如火如荼,整车厂商对价格的控制力已经有所松动,新车销售的利润逐年悲观。但在售后服务领域,仍是各大汽车厂商不约而同的利润沃土。

  而受反垄断的冲击,跨国公司将不得不面对利润再次被稀释的现实。这对跨国车企的全球战略布局的影响还很难预料,但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遭遇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由于日系车一度在中国市场遭到抵制,再加上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东南亚地区的吸引力在增强。

  由于跟汽车厂商的利益绑定,汽车经销商在售后服务领域的利润奶酪也会变小。 不少4S店的盈利之道不是来自于新车销售,而是售后服务。在下调售后配件价格和维修价格后,4S店的相应利润也会缩水。对部分豪华车经销商来说,在习惯了高利润之后,开始绞尽脑汁赚辛苦钱可能会觉得不习惯。

  但这并不意味着汽车流通渠道将无法生存。另一个影响深远的政策是,今年10月1日起,工商总局将停止实施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备案工作。停止实施备案工作后,从事汽车品牌销售的汽车经销商(含总经销商),按照工商登记管理相关规定办理,其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统一登记为“汽车销售”。根据工商总局公布的备案名单文件,已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登记为“××品牌汽车销售”的汽车总经销商和汽车品牌授权经销商,可以申请变更登记为“汽车销售”。这被解读为汽车行业的品牌授权经营模式松动。这或许能让汽车经销商从整车厂家争取到更多的话语权,从而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

  除了限定整车价格之外,售后零部件供应渠道垄断、限区域销售等也在这次反垄断调查的范围之内。在此之前,整车厂会以质量和技术标准为门槛,搭建自己的零部件供应渠道。对4S店来说,如果零部件供应渠道不再被车企垄断,其采购零部件的成本会降低,利润会有新的实现渠道。前提是4S店具有对零部件的质量进行把关的能力。

  对希望进入售后市场的零部件企业,这也是利好消息。这意味着即使一家零部件企业无法跟某一整车厂商实现合作,也有可能出现在其4S店的销售柜台上。

  由此看来,不仅整车企业跟经销商的关系将被重新定义,整个汽车产业链的参与者都不是这场反垄断的旁观者。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用手机扫描浏览文章

订阅BNet官方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