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职场与管理>人力资源>文章页
“最难就业季”如何就业
——专访正略钧策合伙人刘海梅女士
字号:

时间: 2013-08-12 来源:BNET 商学院 作者:尹轶男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人才 招聘
不少人惊呼大学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年”,究竟造成就业难的成因有哪些?为什么难以改变就业难的整体形势?作为应届毕业生该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对此,我们BNET商学院采访了正略钧策合伙人刘海梅女士。

201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而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下降10%——15%,北京、上海毕业生签约率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面对此现实,不少人惊呼大学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年”。究竟造成就业难的成因有哪些?为什么难以改变就业难的整体形势?作为应届毕业生该如何应对就业难问题?对此,我们BNET商学院采访了正略钧策合伙人刘海梅女士。

“最难就业季”如何就业 
正略钧策合伙人刘海梅

就业难的成因

今年被专家称为“最难就业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客观事实。刘海梅表示,对于应届生来讲,就业难的成因首当其冲的原因是来自扩招。据统计,1977年,高考录取27万人,考生570万,录取比例4.8%;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始自1999年,按当年统计,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60万人,比1998年增加了52万人,增幅高达48%。而到了2012年,录取680万人,考生915万,录取比例达75%。
 “最难就业季”如何就业

(图片来自财新网)

“在这样的前提下,市场对大学生相匹配的岗位需求又没有同比例的放大,如果在保持全民教育的趋势下,应届生又不改变就业观念,就业难的情况是根本无法改变的。早时,大学生是被誉为天之骄子,能够上大学的人只有百分之几的比例,过去只有非常优秀的人才能上大学,故找工作自然没问题。但今天依然有人这么看就有问题了。我认为现在大学生就业的心态和过去相比是必须要发生变化的。尽管现在经济形势的发展可能产生了比过去相比更多的就业机会,但这种增长和大学生数量的增长是不匹配的。” 刘海梅分析说。

毕业生憧憬什么样的企业,他们的择业依据和标准是怎样的,在他们心中求职究竟拼的是什么?根据英才网联最新的毕业生求职意向大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1%的毕业生在本专业范围内有明确的岗位意向;在选择企业的标准中看重专业经验积累的毕业生占46%,而看重薪资待遇的毕业生占56%;择业时会充分考虑个人特长优势的毕业生仅占31%,而53%的毕业生认为求职拼的是关系或财力。不难看出,大学生的就业意愿和就业现实的矛盾非常突出,如果他们的就业意愿不发生改变,就无法改变就业难的情况。

在刘海梅看来,对于这些应届毕业生来讲,如果想彻底解决就业难的形势,他们不仅要改变就业观念,还要扩宽就业的领域。不要抱着过去传统的就业观念,认为自己是大学毕业生就应该做白领,就应该选择一些对专业技能有要求的工作。刘海梅建议大家可以把起点放的更低一点,“比如说,我们国家现在非常缺少高级技工。事实上,很多大学生并不愿意从工人开始做起,只有少数的大学生愿意从生产线上跟农民工一起从工人开始做。这些少数人所具有的优势是什么呢?他们的学习能力更强,因此会发展的更快一些。尽管他们的起点跟农民工一样,但他们很快的就能成为技术工人,成为技术的管理者,甚至成为企业里的管理者。”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