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封面秀>文章页
百年货币战争不断
字号:

时间: 2013-04-16 来源:《钱经》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
从“货币战争”这个概念诞生以来,关于“阴谋论”的讨论成了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而我们关心的是到底哪些是“货币战争”?那些“货币战争”又是怎样发生发展的”?

  从“货币战争”这个概念诞生以来,关于“阴谋论”的讨论成了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而我们关心的是到底哪些是“货币战争”?那些“货币战争”又是怎样发生发展的”?

  “二战”之后,由于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世界货币从英镑变成了美元。日元在20世纪80年代崭露头角之后,一纸《广场协议》将日元打回了“原形”,日元国际化从此无望。90年代后期,一阵亚洲金融风暴使亚洲国家的经济陷入滞涨。随后,欧洲为了对抗美元,将大部分欧洲国家的货币统一成了欧元……这些只是近百年来发生的“货币战争”的一些缩影,但《钱经》要告诉你的是:不要以为这些事情和自己没关系,发生在国与国之间的“货币战争”,无论产生什么后果,终究会落到“普通人”的头上。

  世界经济的重建

 

  布林顿森林体系

  在布林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个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二次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在战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确实带来了国际贸易空前发展和全球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的时代。但布林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己无法克服的缺陷。其致命的一点是:它以一国货币(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只有靠美国的长期贸易逆差,才能使美元流散到世界各地,使其他国家获得美元供应。

  但这样一来,必然会影响人们对美元的信心,引起美元危机。而美国如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就会断绝国际储备的供应,引起国际清偿能力的不足。这是一个不可克服的矛盾。

  不可避免的解体

  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随着美国经济竞争力逐渐削弱,其国际收支开始趋向恶化,出现了全球性“美元过剩”的情况,各国纷纷抛出美元兑换黄金,美国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到了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再也支撑不住日益泛滥的美元了,尼克松政府被迫于这年8月宣布放弃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兑换黄金的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随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日本、加拿大等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不再承担维持美元固定汇率的义务,美元也不再成为各国货币围绕的中心。这标志着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基础已全部丧失,该体系终于完全崩溃。

  Tips:

  布林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是维持这一体系正常运转的中心机构。

  《广场协议》

 

  美国对日本的货币战争?

  《广场协议》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及西德5个工业发达国家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于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后,在1985年9月22日签署的协议。目的在于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及马克等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性地下调,以解决美国的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

  背景

  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两种变化:首先是对外贸易赤字逐年扩大,到1984年高达1600亿美元,占当年GNP的3.6%;其次是政府预算赤字的出现。在双赤字的阴影下,美国政府便以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于是扩大到外贸赤字的危机。在这种经济危机的压力下,美国寄希望以美元贬值来加强美国产品对外竞争力,以降低贸易赤字。

  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

  美国的手段

  为了挽救美国经济,节制日本制造业扩张的脚步,才有了《广场协议》的诞生。《广场协议》签订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及西德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

  日本的下场

  作为20世纪80年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时超过了苏联),日本亲眼目睹其经济起飞后快速蹿升的势头,逐渐演变为缓慢增长、停止增长乃至严重衰退,到了90年代中期又经历货币快速贬值(时称“抛售日本”),从此一蹶不振,泡沫经济破裂、崩盘,十余年未恢复元气。

  日本人的日子自然也不好过,日经225指数至今仍只有1989年最高水平的1/3左右,和股市泡沫同时破灭的还有日本的楼市。日本楼市曾经在1990年达到耸人听闻的高位,当时日本皇宫地块的价格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所有房地产价格的总和。泡沫破灭后,日本房地产价格跌幅近半才开始稳住,整个国家的财富缩水了近50%。日本的企业也大规模倒闭,失业率高居不下,为应对资金困局,不得不把以往购买的美国资产廉价出售。美国人完美地赢下了这场“货币战争”。

  亚洲金融危机

 

  是泡沫早晚要破

  亚洲金融风暴发生于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他的资产价值。

  泡沫的诞生

  1999年,亚洲吸引了将近一半的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净流入。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韩国经济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8%~12%的高GDP增长。这被称为“亚洲经济奇迹”,泡沫越吹越大,于是东南亚各国就被索罗斯等国际炒家“盯上了”。

  戳破泡沫

  很高的利率本身就可能危害一个健康的经济体,泡沫破灭的后期,资本便加速外逃,这就导致更多的破产、危机加深。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金融风暴正式开始。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绍、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令吉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随着这场货币战争的扩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风暴。

  后果

  危机导致诸多亚洲国家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停滞、倒退,更使得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普通人手中最重要的资产——房子、股票、货币——也都大幅贬值。以香港为例,即使有中国大陆的保护,仍然耗费10年时间才使人均GDP才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GDP总量也是到2005年才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

  如果说布林顿森林体系的成立是为了挽救战后的世界经济,那《广场协议》的签订与亚洲金融风暴则完全是两场“货币战争”,而且背后似乎都不能摆脱美国政府的影子。无论“阴谋论”是否成立,一旦出现金融风险、资产泡沫,就会出现想获取渔翁之利的人(或国家),这无异于火上浇油。在全球货币政策竞相宽松,货币流动性泛滥的今天,防范“货币战争”不仅关乎到国家的发展,更直接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热点:[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