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运营与创业>文章页
尚德破产重整,旧文新读看“谁的悲哀”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3-03-21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破产
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公告称,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无法归还到期债务,依法裁定破产重整。此时,无锡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已很难再对该公司的前途施加任何实质性影响。

20日,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公告称,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无法归还到期债务,依法裁定破产重整。此时,无锡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已很难再对该公司的前途施加任何实质性影响。这家曾被政府催肥,曾被资本热捧,曾被光环缠绕,曾被暴富诱惑……当无数的“曾经”都渐次冷却,被政府及政策迅速“催肥”的中国新能源巨头,不得不独自吞咽苦果。其所涉及到光伏行业,曾经是民营制造业活力最充沛的领域,国资被迫进入,现如今却在短短6年内全线大溃退,为政府主导下的光伏大跃进买单。其中的故事,令人扼腕。

首富,政府造——自主创新的“尚德模式”

2000年,施正荣初到无锡时,除了一台笔记本,几页商业计划书外,就只剩下对资本的渴求。6年之后,一位所谓的“中国首富”伴随着尚德电力 (NYSE:STP)市值达到40亿美元而诞生了。除了施正荣本人的创业精神、新能源概念,在这个耀眼的财富故事背后,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角色——无锡市 政府。

无锡政府主导的风险投资在尚德获得了成功。在施正荣创业之初,政府出资600万美元,成为大股东,施依靠技术和一些积蓄入股。难能可贵的是,政府资金在尚德上市之前选择了退出。

在无锡,政府这样的创业扶持并非仅对尚德一家。当整个中国,从政府到企业都在为自主创新的具体路径寻寻觅觅、上下求索之时,尚德明星般的崛起让我们 注意到 在无锡这个江苏中等城市,一种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支持高科技企业自主创新的模式已然浮现——不妨为它简单命名为“无锡模式”。对“无锡模式”的简单理解 是:一个开明的政府,找到具有资本和商业管理意识、且有名望的人或组织来代表“政府”,把各种资源,包括政策、资本、技术、市场整合在一起,支持企业,然 后功成身退。

从中央到地方,政府正在重新寻找在国家自主创新体系中的角色和定位。尚德所承载的“无锡模式”则是地方政府对如何培育中国自主创新土壤的一次探索。这对于一个地方政府,这不是件容易的事。
     无锡如何帮助尚德这家新能源高科技企业实现资本蜕变,又准备如何让自己成为中小高科技创业投资者的乐园?究竟是政府主导型风险投资发力的“无锡模式”成就了尚德,还是尚德的成功正在影响无锡?所谓的“无锡模式”是否又具有可复制性与持久的生命力?

双雄早衰

什么力量,让新能源变老?两家迅猛崛起的明星公司,缘何以同样的速度坠入深渊?政府主导式的创新,能从这场代价昂贵的游戏中学到什么?

“现在在这段时间,你要我说什么?”9月底的一天,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施正荣的声音沙哑而疲惫,电话接通时,他正在无锡至上海的高铁上。

连日来,这位49岁的昔日中国首富一直在为尚德电力—全球出货量最大的光伏企业的生死存亡而奔波。下半年,他连续写信给江苏省政府高层和国务院领导人求救,但得到的反馈并不乐观。尚德负债累累,市场却增长乏力,美国与欧盟的光伏“双反”令这个光伏帝国摇摇欲坠。

施正荣并非第一次陷入困境,回国创业11年来,他不止一次遇到麻烦。但他承认,没有哪次像今天这样命悬一线:债务庞大、持续亏损、高管纷纷出走、美欧双反……“内忧外患”是尚德的最佳注脚,“我自己也不知道明天在哪里。”他告诉《中国企业家》。

过去十年来,如果有一个行业笼罩的光环能与互联网相媲美,一定是光伏;如果有一个行业的造富能力能与互联网相媲美,一定是光伏;如果有一个行业吸引资本的能力能与互联网相媲美,一定是光伏;而如果有一个产业激发地方政府的追逐热情超过房地产,一定还是光伏。尚德与赛维曾经是这个朝阳产业中生命力最旺盛的两家代表性企业,可并称光伏“双雄”。两家企业的创始人—施正荣和彭小峰都是新生代企业家,他们本人,及其所创建的公司,对行业前期发展起到了标杆作用。

中国光伏行业面临的是一幅悲喜交织的奇幻景象。喜的是,短短几年间,中国光伏产能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生产商中国包揽了前五名;悲的是,在欧美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大背景下,整个光伏行业陷入大溃败,几大巨头都接近资不抵债。这实际是在为产业爆发期积累的矛盾埋单,一方面,政府鼓励光伏企业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国内市场在上网电价、并网等问题上迟迟未有大动作。

产能扩张的无序与失控,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反弹,最终成为压倒“太阳神”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这次欧盟反倾销立案,最终变成一个征收高税率的定案的话,对中国光伏产业影响是巨大的。可能会引起50%—60%的企业破产倒闭。”常州天合光能CEO高纪凡在今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

如今,尚德与赛维的命运已不掌握在施正荣与彭小峰手中,而是取决于政府、银行的支持力度。令人感叹的是,他们创业之初的命运,同样掌握在这两者手中。“他们演绎了中国新兴产业泛滥的一个悲剧。”无锡市政府一位官员向《中国企业家》直言,企业走到现在,政府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被政府有形之手催熟、又迅速衰落的产业又何止光伏行业?类似故事曾在生物质能、风电和LED等众多新兴产业反复上演,“接下来,风电和LED行业都可能出现双反。”上述人士说,如果说创业家有错,那政府之手的错更大。

更尴尬的追问是,如果说举政府之力打造一个产业不对,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印度却存在很多相反的例子,为什么他们的成功几率却高得多?

新能源冬至

今年初,许多新能源玩家们还处于大干快上、信心爆棚状态,随后一路滑落谷底,如今他们正守着积压的风机、破败的风场和成堆的电池片暗自发愁。资金链紧张,濒临停工停产甚至破产倒闭的危险……这些象征着没落与颓废的关键词,首次被加之于曾经笼罩明星光环的新能源行业。

产能过剩、行业增速迅速下滑,是可以看得到的新能源行业遭遇寒流的两大主因。此外,它也与政府失去对新能源行业的热情有关。经过“十一五”的狂飙突进,新能源行业正迎来艰难的调整期,内外交困。如今,政策更多侧重于对这一行业的监管、规范,乃至“降温”。

大干快上的背后,不能恭维的,也令人忧虑的,是新能源行业的增长质量。其实无论光伏还是风电,无论其市场在国外还是国内,更多是面向未来的产业, “是一个长跑项目”。 放任其投资与扩张,同时忽视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评价体系等准入门槛,不仅制造出庞大的市场泡沫,也使这一新兴产业陷入低端化泥潭。

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大溃败,又一次验证了所谓“成也政府、败也政府”的逻辑。最终,政策可以偃旗息鼓,银行可以紧缩银根,但是苦果,只能由玩家们吞咽了。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