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领导力>文章页
张维迎:国有企业抑制企业家精神 造成道德危机
字号:

类别: 领导与控制管理 时间: 2012-12-15 来源:网易财经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企业家精神
201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论坛上表示,国有企业的外部性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一个外部性是国有企业占据中国经济的主体地位,严重的抑制了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第二个外部性就是导致严重的道德危机。

2013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北京举行,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张维迎在论坛上表示,国有企业的外部性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第一个外部性是国有企业占据中国经济的主体地位,严重的抑制了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第二个外部性就是导致严重的道德危机。

对于国有企业抑制企业家精神,张维迎分析称,企业家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要素,技术进步其实都是来自企业家的创新。但是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当中,大量的本来应该当企业家的人会吸引到去当官,政府官员,或者是做国有企业的官员。也使得大量的国有企业内本身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他们不是按照企业家精神或者不能按照企业家精神在做企业,而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政治。国有企业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政治组织,不是一个经济组织。

他还表示,中国今天严重的道德衰退、道德堕落与国有部门的主导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人们有没有道德观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认为这个社会是不是公平、公正。国有企业占这么大主导地位的时候,他们享有的特权民营企业没有,他们能得到的资源民营企业没有。这个时候,要让人们有一个真正公正、公平的观念可能就非常困难。比如说国有企业招工当中,更多的是裙带关系,如果国有企业是建立在裙带关系基础之上,大量的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会觉得非常不公平。

张维迎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其实已经不是很难的事,只是下决心的问题。要尽快的限定国有企业的投资边境。现在国有企业可以说无处不投,特别是垄断性行业,没有一个国有企业现在不投资房地产业,没有一个央企不涉及金融行业。国有企业拥有大量的资金优势,或者特权优势,没有其他民营企业可以跟它竞争,所以很多民营企业一旦国有企业进来他就举手拱让。所以要尽快的废除国有企业享有的大量特权,这些特权有些是法律政策上的,有些是无形的,甚至文化上的。如果不能真正废除这些特权,中国永远不能有平等的竞争环境,民营企业家不可能真正有信心。

他最后表示,国有和国有控股的企业如果真正降低到GDP的10%以下,中国未来的十年会充满希望,国民经济的倍增计划可以实现,中国人就会对未来更有信心!

现场实录:

我发言的题目是“国有企业的外部性”。前天刚在同一个场地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央视《财经论坛》我和六位国企的老总有一场对话,使我感到我们由于国企问题上的很多观念还有待改变。

政府部门和国企的领导人在强调国企的重要性的时候都会用到他们哪些部门创造了多少产值,创造了哪些就业,经济学家谈国企的时候,希望比较国企和私营企业之间的效率,哪个生产率更高。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是就国企本身而言,有意义,但是告诉我们的很多信息是不对的。

乾隆皇帝有17个儿子,10个女儿,今天的中国人大部分只有一个孩子,这不能证明乾隆的生育能力是我们的17倍,乾隆能有27个孩子,第一是因为他娶的太太多,也就是占的资源多,第二是因为他有生育的自由。所以在比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时候,这一点是特别重要的。

国有企业的外部性问题没有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里我只强调两方面。第一个外部性是国有企业占据这么重要的位置,在经济中作为一个主体位置,它严重的抑制了中国人的企业家精神。我们知道企业家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要素,我们的技术进步其实都是来自企业家的创新。但是在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当中,大量的本来应该当企业家的人会吸引到去当官,政府官员,或者是做国有企业的官员。也使得大量的国有企业内本身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他们不是按照企业家精神或者不能按照企业家精神在做企业,而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政治,国有企业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政治组织,不是一个经济组织,国有企业内部大量的是政治斗争。国有企业也使这个社会更多的变为去寻租,包括一些民营企业家,有时候看到国有企业占据大量的资源,他愿意跟国有企业合谋去寻租。国有企业其实很多部门,如果我们真正废除了垄断,就看出它是无法生存的。

我举一个例子,出版业,中国大量的出版社是靠政府授予他的垄断地位活着,它有书号,很多的出版社是靠书号来维持生存,如果这些书号都废除了,中国人都可以真正宪法第35条规定的出版自由,任何人都可以注册之后就办出版社的话,现在大量的国有出版社就会倒闭。但是它现在没倒闭是因为它有特权,它有书号。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