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企业主>文章页
刘永好:拥有准烈士心态,反而活得更长久
字号:

类别: 组织管理 时间: 2012-11-07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创业
2011年9月,刘永好60岁生日,耳顺之年。按惯例,新希望的元老们要聚在一起吃个饭,为他庆贺。有海外生活经历的女儿刘畅对此很不耐烦,认为这种方式陈旧,提议换个形式,搞个有意思点的。

2011年9月,刘永好60岁生日,耳顺之年。按惯例,新希望的元老们要聚在一起吃个饭,为他庆贺。有海外生活经历的女儿刘畅对此很不耐烦,认为这种方式陈旧,提议换个形式,搞个有意思点的。

于是刘畅拉上几个年轻人,花了三天,组织了一个小Party,结果令人满意,刘永好很开心。此后一段时间,这成了刘永好最喜欢炫耀的一件事,和尹明善、陈峰等企业家聚会的时候,他得意地放起了Party的录像。看着看着,大家突然感叹起来:永好六十了,在座的也都是中国企业界的老面孔,这些年真不容易,2012年是希望集团30年,也该照样庆祝一下。

或许,对时间的强调容易撩动这位商界常青树内心深处的某些情结,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一直措辞严谨的刘永好也一抒胸臆,“人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多,我们30年,可能活了几代了……以前经常在全国会议上见的人都不见了,最早禹作敏和我都是政协委员,结果没两年他就没声音了;牟其中当时也是我们西部的英雄,也没了。当年有好多聚会、好多活动、好多获奖者,我看剩下还在、且有一定规模的,寥寥无几了。”自己也总是“战战兢兢”,“有一个准烈士的心态,当你有这样一个准备,可能反而还能够活得长久些。”

至少从现状看,刘永好只是居安思危,商海变幻中,他稳若磐石—被强调为新希望集团主业的饲料业,在收购另一巨型农业企业山东六和集团以后,“饲料大王”的地位更无可撼动。而这些年金融、地产、能源等高利润行业的急速膨胀,新希望也并未缺席,因为早早布局,斩获了高额的利润。在得到这些经济利益的同时,新希望和刘永好本人却保持了一贯的正面形象,几乎与负面新闻绝缘。卸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之后,刘永好继续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的代表建言献策,标杆意义和政治光环毫无褪色。

大浪淘沙,刘永好何以三十年不倒?“首先我们从事的行业比较好,是农业。”他回答。
接触刘永好的人很容易感受到他对农业话题的执着,有记者总结,不管以什么题目采访刘总,他总会绕回饲料和养猪。而每年政协会议,刘永好都会不断提出有关三农问题的提案,成为现代农业的代言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最积极的实践者。

去年问世的刘永好传记《藏锋》这样归纳刘永好和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刘永好的幸运,在于他一直站在农业的阵营,最开始也许只是无意,后来就成了有意的选择。刘永好之所以如此坚定,原因之一在于农业关乎老百姓生计,是一个替国家分忧解难的行业,民营企业固守这个行业,是一种姿态,很容易和国家政策达成默契。三十多年来,以支持三农为基调的中央“一号文件”层出不穷,正是对其言行的褒扬与肯定。

实际上,上世纪90年代后期,饲料业已现疲态,毛利率逐年下滑,此时新希望已开始多元化发展,金融、地产、化工都被考虑过作为新希望的第二主业,2001年新希望在房地产行业的收益就已经超过饲料业。对民生银行投资大获成功也刺激了他对行业选择的思考。

但在各种场合,刘永好都反复重申饲料业、农业会一直是新希望的主业,不让任何人产生新希望将远离农业的猜想。

刘永好说新希望是“被地产”的,新希望之前在城市郊区有很多饲料厂、养猪场、养鸡场,随着城市的发展,郊区已经变成市区,政府要求这些工厂迁走,但政策也允许新希望适当补一点税费,将其开发为商业用地,这使得新希望无需天价拿地,土地成本非常低,项目启动就意味着赚钱,也借此避开了此后的土地调控。

1996-2003年,尽管利润率远远高于饲料业,新希望却只做了6个地产项目,没有在地产上全线压上,浅尝辄止,在刘永好口中地产只是新希望的副业,作用也仅限于锦上添花。
看似放弃了许多铁定赚钱的项目,但正是这种谨慎使得2004年的房地产调控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都未使新希望地产伤筋动骨。后来新希望内部对此的总结是,刘永好可能失去了一些机会,但却从未失误。

进入21世纪,刘永好选择了乳业为农业板块发展接力。2001-2003年,新希望掀起了一场狂澜般的乳业扩张,两年间通过并购重组,将11家乳品公司收归旗下,期间还挫败了伊利、光明的竞购。但之后新希望却意外地未向成为全国乳业巨头冲击,放慢步伐,调到了刘永好所说的“慢慢来”,稳固西南市场。不同于在全国组织奶源、产品销往全国的基地型乳业,新希望选择了销售半径不超过500公里的城市型乳业,这种模式发展虽然稍慢,但奶源需求的压力也相应减小,奶品质量容易控制,这种优势在此后的三聚氰胺事件尽显,新希望乳业平安过关。刘永好在内部说过,作为民营企业,新希望承受不起食品安全出问题。

刘永好对《藏锋》的书名不甚满意,认为自己本色自我,无锋可藏,曾想用自己总结的企业发展经验“快半步”取而代之。按照新希望副总裁王航的阐释,提前做一些事情,跑马圈地、形成一种氛围,是远见和前瞻,体现一个“快”字;不是一下快很多,不把情况过于理想化、有一种风控能力,是“半”;而步步为营,阳光正向、不投机,则是“步”字。
不管新希望发展中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快半步”的自觉,现实是新希望确实实现了发展和风控的平衡,企业稳健向前,从未遭受过重大挫折。

以“羊绒大王”身份1993年会上当选全国政协委员的庄荣昌初见刘永好就印象深刻,和国家工商局领导合影时,其他民营企业家不自觉地后退,刘永好却主动向前,和领导站在了一起。他的评价是,这个人脑瓜快、善于抓住机会,在当选的20多个民营企业家政协委员里,政治敏感第一。

在那次会议上,刘永好代表全国民营企业家作的《私营企业有希望》的发言获得四起的掌声。刘永好总是把国家大局和企业发展完美结合。

上世纪90年代企业上市还需要指标,各部委、各省都有,但唯独工商联没有,当时任工商联副主席的刘永好跟领导讲,工商联联系着全国民营企业,应该争取一个。于是刘永好写提案,后来国家真的给了工商联一个指标。

工商联认为新希望企业规范、规模大、形象好,刘永好又为争取这个指标做了重大贡献,准备把指标给刘永好。刘永好很动心,但反复思量,觉得要避近水楼台的嫌疑。于是他向工商联党组书记蒋民宽表示,这个指标自己不能要。蒋民宽听了,说,“永好,你成熟了”。后来,蒋民宽遇到四川省省长特别提到,刘永好主动放弃上市指标、风格高,他是工商联培养出的非公经济代表人物,有远见、有境界。省长回去告诉相关人员,刘永好发扬风格,不能让他吃亏。于是四川省从当年仅有的三个上市指标中分出一个给了新希望。

“我想所有的政府官员都是希望和可靠的企业家打交道。”

“什么叫可靠?就是真做事儿、不惹麻烦,尤其是真正的大政治家,或者说高层官员更是这样的想法。”王航这样评价他的老板。

60岁的刘永好没什么爱好,更不用说不良嗜好。采访间,有那么一刻,他表现出一点失落,“出了名也不好,想干点坏事都难。”所谓“坏事”,在他眼里无非是一些看起来有点出格的事。

他说有一次带爱人去菜市场,问到豆角卖3块钱一斤,他止不住嘟囔一句,“怎么这么贵啊!”菜贩显然认出了他,“你这么大的老板也嫌贵?”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