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财富观察>文章页
熊晓鸽:国内风投市场让你眼睛一亮的项目太少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2-08-09 来源:《中国企业家》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风险投资
近日,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参加北京腾讯汇举办主题为“不确定的未来”的企业家沙龙活动。在发言中,熊晓鸽指出,在国内的风投市场,很难看到使你眼睛一亮、能热血沸腾的项目,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编者按)近日,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参加北京腾讯汇举办主题为“不确定的未来”的企业家沙龙活动。在发言中,熊晓鸽指出,在国内的风投市场,很难看到使你眼睛一亮、能热血沸腾的项目,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熊晓鸽最初的职业是一名新华社记者,如今,进入风投行业已20多年。在他看来,做风投与做记者其实都一样,即要去找激动人心的事情,而唯一不同在于,记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最多的人,而做投资的话,发现好的事情,要先跟合伙人商量一下,然后把钱投下去,再跟大家分享。

熊晓鸽说,中国的创业环境下融资比较难,所以中小企业的成长更难。他认为目前中国缺乏一个像美国的中小企业管理署的部门,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我认为银行最主要服务的对象应该是中小型企业或者中小创业者,在这点上应该发生一个改变。”

此外,他还提到,在中国很多年轻人更愿意去当公务员,没那么多人想去创业,这是更担忧的事情。

以下是熊晓鸽的发言实录:

熊晓鸽:

做投资呢,尤其是做风险投资,不要盯着股市去看。做PE的那个基金的话,可能要盯股市,因为它投资时间比较短,一般在上市前一年左右,所以它要盯一下股市,算一算。而做风投的话,一定要有眼光,所以我一直认为风投翻译不对,不应该叫做风险投资,它需要更多的是眼光。需要考虑到一个公司五年,六年,甚至十年以后做得怎么样。

但是每一个人,其实做投资来讲,决定投资就那么几个事,一个是对它的市场,它的产品,它的团队进行一个评估,还有一点,进入的时间。我觉得在这里面说来说去,很多东西搞了半天,投资来投资去,最后是一种感觉,这就是所谓的经验,你的这种感觉。

当然,离不开运气这么一个事情。我觉得现在来看,我比较担忧咱们中国的这个市场是什么呢?我觉得好像很难看到使你眼睛一亮,能热血沸腾的项目,比较少,越来越少。因为很多来找我们要钱的,基本上是觉得融资比较难,从银行得不到钱,公司也没这个机制,所以需要那么个钱来做这个事情。我觉得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过去来讲,我们公司投几个比较好的项目反而不是出现在国内,而是国外,技术也是在硅谷发现的,很快就能够取得很大的一个市场。谈到文化产业也是同样,我是在一年半以前,现在快两年了,我做投资生涯里面,花的时间最短的一个项目,就是投传奇电影公司,当初正好我在中国知道这个项目,去跟他们谈,谈了两个小时就决定投。

这个公司目前来看,在文化产业里,可能是给我们带来回报最高的。为什么呢?我觉得文化产业目前这个行业发展有不足的地方。但是总体来看,整个市场、商业机制还是比较缺乏传奇电影公司,当时我们投它的时候就28个人,它很好地利用了美国整个文化产业的创新,寻找这些人的这种机制,这个导演也是一个名导演,法国人,他做了一个剧本,《盗梦空间》,这个本子做了十年,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最后投了一亿多,票房大概做了八亿多,这个公司去年一年做了三亿多的销售额,九千多万的利润。我觉得像这样的一些公司,它有一个很好的机制的话,我觉得很有意思。

还有一个很好玩的事情,我在这个中间发现,美国在2004年、2005年出现了一批的这种娱乐公司,都不是艺术家们来创办的,都是由我们这些做风投的,做PE的来创办的,很多在硅谷出来的,利用了美国很好的体制,使得它的文化产业成长非常快。具体在做什么呢?也不能说在这外面说太多,悄悄地在做。

因为我做记者出身,现在做风投,别人问我说做什么?我老说我做两个活,一个做记者,一个做风投,有什么区别呢?做风投,做记者其实都一样,你要去找激动人心的事情,团队,市场,记者和做投资的唯一不同,记者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告诉最多的人,而做投资的话,发现好的事情,先跟合伙人商量一下,然后把钱投下去再跟大家分享。

第二,我在国内比较担忧的一点,因为我在过去的三年中间,一直参与中国企业家协会做的一个事情,调查中国的五百强的公司。同时我们的市场研究公司IDC,跟它一起做全球最赚钱的哪些行业,哪些公司的比较。在这么多年一直没有改变的一个事情,很有意思,前十个最赚钱的公司,在美国永远有五个是IT方面的公司,有两个是能源公司,剩下的三个就是沃尔玛,零售的店,还有一个是做医药的,还有一个是宝洁公司,这几个一直没改变过去三年。中国也没改变,永远有五个最赚钱的,银行,有三个能源公司,再一个中国移动,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从来没有改变过。

那么这样就带来一个什么事情呢?我一直在很多地方呼吁这个事情,银行应该赚钱,但是银行是个典型的服务业,而且银行在很多时候是个劳动密集型的活。所以银行赚钱的话说明什么呢?它的服务对象付出的成本太高,所以我认为银行最主要服务的对象应该是中小型企业或者中小创业者。

在中国的创业环境,融资比较难,所以中小企业的成长更难,因为它付出的成本会比别人更高一点。我觉得在这点上应该发生一个改变,可能中国要发展新型的产业,更多的新型技术要成为一个公司的话,需要除了像风投这样的一些支持以外,更多的还需要银行的贷款来做支持。中国有很多的政府部门,但是我觉得中国缺乏一个部门,就像美国有的中小企业管理署,专门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这么一个部门,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转向。

另外一个也使我感到担忧的一点,因为我比较喜欢参加一些学校的论坛,我自己在学校的时候,有一个人能跟我分享一些创业方面的经验,我会特别感谢。有一次我到一个很有名的大学,去参加他们一个会,是湖南人,湘籍的学生组织的,因为我是湖南人,我去做演讲之前,前面一个论坛是谈从政,做公务员,那个论坛里面请了几个校友,在中南海做事情,屋子挤得满满的,我看得出来学生的眼睛流露出比见到潮歌这种明星更激动的眼光,大家都想当公务员,受到很大的欢迎。我想我这个论坛是不是也受到欢迎,可是没想到呢?在摆椅子的时候,一折腾的时候,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居然走掉1/3。正好跟我到美国大学去演讲,谈中国的创业计划,那也是挤得不得了,在中国的话,大家更愿意去当公务员,没那么多人想去创业,这是我更担忧的事情。

所以说宏观的我就不想说了,从微观来讲,我觉得中国现在拥有非常多的钱,过去的两年半中间,出现了四千个基金,全民PE,大家都来做这个事情。我认为做投资的事情,我们永远没有办法突破一个定律,我们永远在做一个事情,在挑战二八定律,你赚钱的,最后是20%的公司赚80%的钱,如果说二八定律的话,有四千个公司出来的话,大家算一算,我认为很多的基金可能都会血本无归。这个商业模式来讲的话,你都可以去弄,但是从经济的规律上来讲,你很难逃避这个事情。所以我觉得很多东西在中国的市场上,有很多的变化,也有很多的机会,但是更重要的一点,可能是要不变应万变,还是要掌握商业的一个基本规律,同时你有那样的能力来把握你想要做的事情,你才能够不至于受那么大的损失,谢谢。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