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新闻>企业主>文章页
360与华为“软硬结合”之道
字号:

类别: 战略管理 时间: 2012-05-14 来源:价值中国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华为 360
前几日,我在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网上看了一篇名为《华为:能否成为中国的苹果?》的文,该文作者的主要观点:华为消费者业务能否最终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将原有的竞争力拓展至新的领域。换而言之,主要是现在智能手机市场能否超轶绝尘?

当时我在原文评论处给出的简单观点:【华为不会成为中国的苹果!】1>华为技术优势还是集中在电信终端设备上,做出战略调整主要受到中东、北非市场的政治壁垒等因素2>在渠道上没有明显优势,目前现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主要依托于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合作3>受渠道、价格策略影响,现处于低端智能市场,品牌溢价能力差4>与苹果分庭抗礼,缺乏ios用户基础,自行研发操作系统再费力推广已是南辕北辙,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受制于android联盟!

而就在前日,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在GMIC2012(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确认,将与360合作推出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用周鸿祎的话说“特供手机”。360与华为“软硬结合”的方式,能否促成华为成为中国的苹果?

 360+华为,非第一个吃螃蟹者!

在华为与360达成合作,合推智能手机之前已用过类似的案例。2008年google由HTC制作的G1,在2010年又尝试过自有品牌的移动互联网手机Nexus One,大家对此褒贬不一,市场表现不言而喻。2011年10月,微软与诺基亚达成合作,但也难以挽救“没落贵族”—诺基亚。再看国内,自从小米手机首发狂热之后,各互联网巨头都想发力移动互联网手机市场,所以我们看到了戴尔携百度联合推智能云手机Streak ProD43、阿里联袂天语与英伟三方打造阿里云手机,盛大也是蠢蠢欲动。

纵观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市场,已成众传统互联网霸主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必伐之地”,华为牵手360的“软硬之道”无疑是有效之举。

1> 华为、360 各有软肋:华为作为老资格电信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制造商的Top1,技术和经验是显而易见的,但软件方面优势明显不足,360恰与之相反。因此,两者合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2> 战略布局:①移动互联网入口争夺。周鸿祎从在PC领域,已经将奇虎360从一家软件公司变成了一家互联网公司,简单思路:免费开放360安全软件+导航网站+浏览器+安全桌面。其野心勃勃,可谓“周鸿祎之心互联网人皆知”! 在此,笔者预见360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动作:360store+移动导航/浏览器+电商商务+在线游戏。对于华为而言,进军移动互联网以手机为突破口,既发挥了其终端制造的优势,又借助360的用户基础和软件制造优势。如此一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②增强用户黏性,植深用户群。笔者查阅艾瑞《2012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简析》,该报告分析表明,移动互联网和桌面互联网用户规模差距正在迅速缩小,2012年以后移动互联网用户以148.3%以上的增长率增长,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达到4.5亿;与此同时,桌面互联网的用户增长率率将跌到低于46.1%水平,预计到2016年,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将反超桌面互联网用户数。可见,移动互联网这块蛋糕多么肥美,现在桌面360的用户数基本上已达到整体的80%,整体增长也会随之放缓趋向饱和,而移动互联网领域潜力无穷,不能只靠一个简单的360手机卫士来挖掘。当然,华为亦乐此不彼。

 “软硬结合”的想象空间

面对如此诱人的移动互联网市场,未取得先机占领入口,360+华为“软硬结合”之道,看似如虎添翼,势如破竹,但这个“羹”到底是端一锅,还是捧一杯,还不好早下结论,皆大欢喜的背后存在不少关键性问题。

首先,就目前双方透露消息,只知道二者会牵手合推互联网手机,并不明晰这手机叫什么品牌,是360华为还是华为360?是做一个系列手机呢?还是全力打造某一款型?可不能忽视这贴牌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这手机的目标人群和手机的特性。混品牌概念往往会给人“山寨”之感。

其次,就这种合作方式创造生产的手机,知识产权问题不容忽视。像商标归属权、技术专利等都可能在以后的合作中产生纠纷,毕竟二者不是同一利益集团。此类事情也不是没有先例,“华为起诉摩托罗拉”事件:2000年华为与摩托罗拉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双方签订有一些OEM合同,即华为为摩托罗拉做代工,研发生产GSM(全球移动通讯系统)核心网设备,直到2011年摩托罗拉要把其相关业务出售给西门子和诺基亚,华为考虑到自己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会泄露问题,便未雨绸缪状告摩托罗拉,试图阻止。

最后提一点,由于两企业文化不一致,战略意图存在差异,如此一来,必然会影响到合作管理团队的效率、创造力以及执行力。最终,影响到整个合作方案的实施,变成“竹篮打水一场空”!

笔者支招,360与华为合作最好能抽出部分精锐,按各自控股比例成立第三方公司,以创业者姿态借助双方各自优势,打造一个定位清晰的全新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品牌。

360+华为 雷声大雨点小,抑或昙昙花一现?

看行业先例,微软+诺基亚< iphone?从微诺角度看,确实产品的技术、制造工艺等远不如iphone,另外,营销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而乔布什之所以牛逼,一方面他将苹果的产品融入了“灵魂”,纵向整合,软硬兼施,形成一条产业链;另一方面,他将苹果的产品定位清晰,他向消费者灌输的不是不只是产品本身,是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现代人的文化。

可以说,周鸿祎是有远见的企业家、战略家!笔者看了奇虎360的历年年报情况后发现:360的主营业务收入由在线广告、互联网增值业务及第三方杀毒构成,2010年四季度,在线广告营收占比已从之前的40.5%上升至71.2%,到2011年第四季度,在线广告收入为123.0亿美元 ,即从在2010年的 38.8亿美元,达到216.9%增长率,是所有业务中增长最快的。360的在线广告能取得如此快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与360旗下浏览器在中国互联网用户中的渗透率增长息息相关(2011年低数据:360产品的月活跃用户数超过4亿,渗透率达59.5%)。另外,在线广告收入主要客户是电子商务企业,艾瑞最新数据表明,国内移动电子商务占移动互联网经济总产值比重将从2010年的11.2%增长到2015年的71.7%,等等。都说明,360若能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先机,那么其发展后劲强足。

最后,看下华为,作为世界500强中的唯一一家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其自身的胆识和创造力毋庸置疑!想要成为中国的苹果,不会质押在移动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这一块,华为强劲的学习力及非常重视人才储备,在移动互联网软件领域的自主研发力量必然会加大。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也曾表示,愿与更多的优秀互联网企业展开合作,进军移动互联网。因此,华为与360的合作可以看出只是华为集团战略的一部分,投入精力也可想而知了,当然360也不会“一厢情愿”,毕竟他们是“同床异梦”。

总体来说,360与华为的合作,前途光明,但喜忧参半。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