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管理>战略规划>文章页
凤凰投资吴炯聊创业:马云做过翻译社 季琦做过大楼布线
字号:

类别: 组织管理 时间: 2011-06-23 来源:《创业邦》

转播到腾讯微博 转播到腾讯微博

关键字:投资 创业
2011年6月20日,由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创业邦传播、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组委会联合主办的 “新新创业达人” 暨创业课堂上海交通大学站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正式启动。

2011年6月20日,由上海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创业邦传播、全球创业周中国站组委会联合主办的 “新新创业达人” 暨创业课堂上海交通大学站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正式启动。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秘书长张德旺、创业邦传播CEO兼出版人南立新出席并致辞。本次活动还邀请了凤凰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吴炯(他曾是阿里巴巴创始团队之一,投资过汉庭酒店、酷我音乐等)和摩尔庄园(淘米网)的CEO汪海兵,与在场的大学生和创业者分享了他们对创业、对投资投的精彩观点。

在创业课堂中,有着丰富创业经验的凤凰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吴炯就“创业与投资的方向选择和资源利用”话题跟创业者们交流。据他观察,创业从20年前创业被称为“干个体户”,到2000年左右被大家认知为“最优秀的人和最差的人才会选择创业”,再到今天大家观念中的“创业最光荣”,创业观念逐步变化,创业氛围越来越浓。

在吴炯看来,创业有两种定义:一种是做小生意、开小公司;另一种是做真正的大企业。他指出:“创业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就是把小生意做好,把做酒店这种小生意变成可延展、可复制的系统,这便实现小企业到大企业的蜕变。季琪、马云(微博 专栏)都属于从做小生意到做大企业的成功典范。”

以下为凤凰投资董事长吴炯《创业与投资的方向选择和资源利用》的主题演讲文字速记实录:

吴炯:交大的是我的母校,我是在座各位的学长,你们在座是我的学弟、学妹,所以回交大我都很高兴。

让我讲创业的题目,我接触这个比较晚,想到这个题目是大学毕业已经若干年以后,念大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创业的念头,我在交大读了大一和大二两年,中途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读了大三和大四,在美国甲骨文公司工作,也是全球第二大的软件公司。当时甲骨文只是中等大小的公司,但是非常具有成长性,我进去做了一名软件工程师,在大学我想的就是大学毕业以后找一个大公司,稳定的高薪工作,然后可以买房子,买车,可以养家,这是当时很朴素的想法,很多同学可能都是清一色的想法。找工作感觉公司越大越好,最好是最知名的公司,我是念计算机专业的,最好是找IBM,如果找了IBM要回到母校和老乡当中说一句我在 IBM公司。我在甲骨文在美国很有名,在中国没有人知道,回来说甲骨文,别人说你怎么不去IBM。

什么时候在甲骨文有创业的想法呢?大概我工作了快三年了,那个时候我自己攒了点钱,在美国想买房子,现在买房也是白领阶层的最大任务,现在在中国房价飞涨,我当时在美国也是一样,工作几年就想买房子,结果发现房子真贵。要申请贷款30年,我每个月几乎把我工资的一半以上拿去还房贷,要还30年,当时一下子感觉这样耗下去没有意思,人生没有自由了,我非常向往人生自由。在大公司其它都很好,也不累,公司还有健身房,公司待遇也不错,但是约束很大,每天必须在这个时间上班,老板让你干什么就要干什么,老板打电话你就必须加班,你想回家和父母多待一会儿时间,我希望多有一点探亲的时间,老板说回中国一个星期必须回去,这样的束缚让我感觉非常受不了。

我觉得买了房子之后,必须在甲骨文工作三十年,这一辈子就完了,所以必须要找一个办法赶快能够赚钱。我就跟朋友打听有什么办法可以赶快赚钱,把这个房子买下来,结果真有人给我提供了一些门路,当时在甲骨文的同事中间有这么一个事情发生,有一个人在公司里面是明星,所谓的明星就是说工作非常出色,所有的老板都赏识他,而且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下一次公司有提升的机会一定会提升他,而且公司一直给他很多的奖金。听说这个人突然辞职不干了,怎么可能,老板这么喜欢你,这么好的公司,公司自己的发展也很好,正好是上升期的公司,这个人是美国人,我不熟悉,我打听他的朋友,为什么某某辞职不干了,他说他去了一个地方,就是去创业了。

我说什么是创业,他说就是他们有几个朋友合伙一起开了一个小公司,我问了一个问题,他有能力去开公司,要有资本,要有启动资金,你马上要租办公室,雇员工,自己要养活自己,你没有资金怎么办呢?这个听上去是不是他们家很有钱,他老爸可能也是老板,然后给了他钱让他创业。他说没有,这个小伙子大学毕业没几年,自己的积蓄没有多少,在美国父母不轻易给小孩子钱,我说那启动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他说找到了几个投资人,美国硅谷有专门从事风险投资的人,他们就是把钱投给创业者,资本和创业者结合起来。我当时就说还有这么好的事,那这样的话这个资本不是他的,他在这个里面公司是他的吗?在里面有多少股份呢?他说他看中的是你这个人有特定的创新,有特定的发明,或者有专项的技术,是市场稀缺的技术,如果你具备了这些条件,这些风投会投一笔钱,而且在这里通常占小股,公司大部分的股份是你们这些创业者。风险投资可以拿出100万美金,在里面只占30%,创业者几个人凭着你们的技能和发明,可以一分钱不出在这样的公司占70%的股份,从来没有这个概念。

我一听居然有这么好的事,这样的事当然想去干,有朝一日这个公司做大了,销售额上去了,市值会是几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原来一分钱不投资,公司上市以后你的身家就在几亿美元,甚至几十亿美元,硅谷的财富就是这样创造的,硅谷无数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几乎都是白手起家,就是通过这个过程。我第一次听这个故事就是在甲骨文工作了三年以后,我听到这个故事必须要走这条路。

我们说广义的创业,不一定创业自己出去就是老板和CEO,广义的创业如果有一个小的创业公司在初创阶段,这个公司成立的半年、一年,公司只是很小的阶段,你在那个时候加入了一个公司,通常在这么早阶段加入这个公司,这个公司对你对公司的价值有特殊的方法就是公司的股份,你也可以成为公司的股东,这么早的阶段去一个草创阶段的公司拿到公司的股份也是创业行为。

当时我觉得自己完全要有创新和发明的想法去创业,可能不具备这个条件,但是我可能等不及了。我在1992年的时候离开甲骨文,参加了一个刚创意不到一年的公司,这算是我的一个创业经历,随后不断尝试这样的经历,这个没有成功,加入以后10个月公司倒闭,我又回到了甲骨文,继续做软件工程师的工作。在甲骨文待了几年以后,1996年以后互联网开始起来,我再一次离开甲骨文,去了一家创立不到一年的公司,那是雅虎,我参加公司的时候是公司第四十几位员工,我是主持雅虎的搜索引擎开发,我在雅虎有一个技术专利,就是做雅虎的搜索引擎,雅虎这家公司非常成功,进去的时候40多个人,走的时候公司4000人。在雅虎赚的钱把当时想买的房子买了,还剩下很多。

2000年是我最成功的一次创业,我碰到了马云,马云刚刚想要启动做阿里巴巴,需要一个技术方面的专家做伙伴,马云自己是学英文出身的,做过互联网企业,感觉对互联网技术需要一个把关的人,所以就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加入他合伙,我来做首席技术官,在2000年的时候下了很大的决心,因为我本来家在美国,我在美国工作,家庭都在美国,2000年回到中国,那个时候时机非常好,2000年我和马云合伙做阿里巴巴,一直工作到2007年底,阿里巴巴B2B在香港上市的时候离开了。

我的职业生涯里面最值得我骄傲的经历就是在阿里巴巴这一段,这些年来一个很重要的观察,我觉得人们的观念对于创业这件事情在中国有一个逐渐的改变,在20年前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创业是在走所谓的个体户,说起来创业是做个体户,实在找不到工作的人去做个体户,最牛的人你去最大的外企,IBM、微软,如果你做上微软中国区副总裁,或者IBM大中华区的专家,已经不得了,这是最牛的。下面去一些国营企业,中等企业,实在找不到工作去创业,开个餐馆、翻译社、技术服务公司、卖手机什么的,这是最不行的同学,班里面成绩最差的同学做创业。

过了十年,2000年的时候,反过来了,有很多的榜样,创业的大老板公司上市了,或者企业做得很大,大家感觉赚大钱还是要创业,那个时候观念稍微翻了过来,创业有两种,要么你是最牛的,要么你是最差的,如果你是中等偏上的都不会去创业。创业里面至少有一部分人是最牛的。

到今天,观念更加转变了,创业最光荣。像当时说的劳动光荣,或者新致富光荣,万元户光荣,我看到这个观念逐渐变化了,大家我们最优秀的人才是不是去创业了吗?还是没有创业。今天来听这个讲座的人都是有志于创业的人务,但是有志于创业的人不一定是班上成绩最好的人。

我在这边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我和季琦(微博)是一个宿舍的同学,我出国了,季琦考了交大的研究生,毕业之后开始找工作,那是1993年还是1994年,当时有一家跨国公司宝洁来交大招员工,只招四个人,开出的工资是2000还是3000,那个时候我爸爸在交大干了20多年,工资才400块钱,全交大研究生几百人报名考四个职位,结果挑了又挑,挑了四个人,季琦是其中之一。他说起来非常高兴,当时宝洁来招聘,几百个人里面只挑了四个,我是其中之一。结果这四个人最后去办入职手续,发现季琦没有上海户口,跨国公司说办不了手续,对不起,我们只招三个,没有上海户口太麻烦了,就算了,对他的打击非常大。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