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BNET商学院>管理>领导力>文章页
有人就有秘密
字号:

类别: 人力资源管理 时间: 2011-01-26 来源:《英才》

转发: 腾讯微博 推荐到豆瓣豆瓣 人人网 网易

关键字:职业道德
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几年前挑战了一个真理。他说,世界是平的。

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几年前挑战了一个真理。他说,世界是平的。

这可能是本世纪以来(尽管本世纪过去才仅仅十年)一个最有趣的社会学观点。《世界是平的》一书出版发行之后,弗里德曼便成了大师。“世界的格局骤然变平了,从沟通到实现,从设想到传播,一切都理所当然,如履平地”,弗里德曼说。

是的,我们现在正在用一只小小的鼠标操控着世界,这是新技术时代的必然风景:“鼠标轻点,不管身在何处都能轻易调动世界的产业链条。”这就是佛里德曼所

说的全球化进程中的最高阶段,即“全球化3.0”时代。

在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里,全世界的人都在热议着“秘密”和“解密”的话题。这个话题的焦点涉及一个名叫朱利安·阿桑奇的传奇人物。

朱利安·阿桑奇是维基解密的创始人。其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正是弗里德曼学说的生动证明,他以一种“如履平地”的方式,不仅向世人证明了“世界是平的”,他还用使人震惊的“解密”业绩向我们宣告:世界是透明的。巧合的是,阿桑奇曾经也是一名记者,跟弗里德曼一样。

维基解密作为一家解密政府秘密和敏感文件的专业网站,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在这一年中,维基解密先后将美军在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中保存的逾47.7万份秘密文件公之于众,在国际社会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2010年11月,维基解密又将超过20万份美国外交加密文件对外公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阿桑奇的维基解密正在让美国政府裸奔,他将美国政府的秘密信息透明化了。

维基解密成立于2006年12月,其建站的宗旨就是为了“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在此之前的2005年,《世界是平的》刚刚问世。

如果说弗里德曼的理论给人带来的是一种崭新的全球化视觉和惊喜,那么阿桑奇的解密行动给人带来的则是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感,或者说是恐慌。试想,如果世界真的变成透明的,我们该如何自处?信息自由和信息安全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公众知情权的边界又在哪里?

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仍在继续,且角度各异。而我在这里要着重探讨的是,维基解密事件留给商业世界的启示。

阿桑奇解密行动的落脚点之一、也就是维基解密网站存在的价值是,要向那些“缺乏职业道德的公司”征收代价高昂的“名誉税”。为此,维基解密曾宣称将于2011年初抛出一枚重磅炸弹。这枚炸弹将涉及美国多家银行和财团的内幕丑闻,其杀伤力将完全不输给当年的“安然丑闻”。

不得不承认,尽管维基解密的行为定性让世人众说不一,但阿桑奇还算是一个相对单纯的人,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创造符合道德规范的事业”。这是他的理想,听起来有些“侠”的味道。

其实,维基解密所具备的功能价值使得网站自身有着“工具化”的特质,而工具是中性的,本身无所谓好与坏的界定。这就像是一把菜刀一样,是被视为一件普通的厨具,还是被当成一把锋利的凶器,这取决于使用它的动机和目的。

那么,在我们的公司周围,有没有潜伏着行踪不定且动机不纯的“维基解密”呢?

如果你好奇地观察过一些轰轰烈烈的商业战争,相信你就一定能在斗争双方你来我往的对弈中闻到“维基解密”的味道,一些公司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机密总是会鬼魅地出现在各大商业报纸上。

“维基解密”无处不在。它可能是因为竞争对手公司的奸细混进了内部,窃取了机密——比如丰田“召回门”里的那位名叫比勒的“潜伏者”,最早受雇于福特,2003年才加盟到丰田;也有可能是公司“内鬼”在倒卖有用信息,比如“力拓间谍门”;或者是违背竞业禁止的高管投奔对手所造成的信息泄密——例如 2009年,I B M指控负责并购事务的前高管大卫·约翰逊加盟戴尔,因为“约翰逊掌握着大量商业机密”;又或者是违反保密协议的咨询服务公司故意泄密,赚取不义之财……除此之外,目前国内活跃着的一大批专业的商业调查公司,也是公司秘密曝光的一大管道。

面对这样的现实,企业首先要做的恐怕就是设立“首席安全官”(CSO),为企业搭建一套全方位的信息安全保密系统,比如建立严格的公司保密制度,对各类信息进行安全分级,对公司进行全方位的安全体检等有效措施。作为一名合格的公司C S O,他应该最为清楚公司信息的漏洞所在,并事先准备好一套尽可能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

任何事件、任何信息都会在三个维度上进行定性,即合情、合理、合法。如果定性是负面的,那就是不合情、不合理和不合法,纵观那些商业口水战中所炮制出来的种种“猛料”,大多跟这“三不”有关。所以,作为公司的首席安全官,就必须对自身的“三不”有着清晰的认知和评估。

按照最为常规的认识,法律问题应该是弹性很小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不合法”的问题之上,并不存在太多的商讨空间,也为此,法律才是解决争端的终极手段。然而有意思的是,在繁多的商业竞争口水战中,法律问题却总是能退避三舍:你告我盗版,我就反告你盗版;你诉我侵权,我就反诉你侵权;你说我垄断,我就说你也是垄断……问题的是非曲直就这样在拉锯中被搁置了,转而演变成了一场场情绪之战,一场场民意争夺之战。“不合情”和“不合理”的公司行为,最终往往反而喧宾夺主,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

这也无可厚非,舆论不是法庭,它有是非曲直判断的缺失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无论是仕文化,还是商文化,或者是政治文化,都存在一些既定的倾向,这种倾向造就了认知思维上的惯性,好像情理之外的事情让人更难以接受。毕竟,民众不是法官,他们有的只是情绪。

以上这些怪诞的现状,也是“安全官”要充分认知的,这对信息分级和信息评估有着很现实的参考价值。

世界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变得越来越透明,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在透明的玻璃屋子里生存。这是维基解密案留给我们的启示,“保密”不一定就意味着阴暗,我们都有经营“阳光公司”的良好愿望,但在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有成长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做错事,就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原罪。是人就会有秘密,公司也是。

维基解密之所以能在2010年的最后一个月里让全球皆知,主要是因为在12月7日这一天,阿桑奇在英国伦敦锒铛入狱了,他被指控的罪名是“性侵犯”和“性骚扰”。

这可能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阴谋。套用坊间的说法,阿桑奇是被“技术性立案”了。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