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财经要闻>文章页
中国制造业进退维谷
字号:

类别: 行业 时间: 2010-06-30 来源:《英才》

关键字:先进制造技术(AMT)

相对于资源类领域企业大踏步海外并购的进度而言,中国制造业的海外进军步伐仍然太慢。

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想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创造了一个绝好的并购机会。

2007年以来,很多优秀的欧美企业由于资金链的断裂而陷入困境,这为中国企业以较低成本收购海外企业带来可能。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抓住这一机遇,大力实施海外并购,进而获得自己亟需的各类资源要素。而连续几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每年都呈现爆发式升高,正是对这一趋势的最好注脚。

但是,如果分析具体并购案例就会发现,目前我国的制造业海外并购还显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中国制造业发展提升的需要。

在2010年已发生的并购案例中,大多还是以大型国企并购海外能源企业为主:比如中石化以46亿美元收购加拿大油砂公司股权;中海油以31亿美元收购阿根廷布利达斯所持Bridas公司50%的股权;中石油联手壳牌公司以35亿澳元收购了澳大利亚Arrow公司100%的股权等等。这些海外并购在主体上还是对海外能源的并购。

这当然没什么错。中国的能源需求日益强烈,对比之下中国的能源短缺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而加大对海外能源类企业的并购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式并购”的重点。

但制造业并购的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尽管也有吉利收购沃尔沃、上海电气收购美国高斯集团这样的典型案例,但相对于资源类领域企业大踏步海外并购的进度而言,中国制造业的海外进军步伐仍然太慢。

不客气地说,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已经走入了一个进退维谷的地步,急需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央视曾在一次报道中以“170万∶0”这样一个数据来揭示中国制造业的尴尬现状。数据起因是美国《商业周刊》杂志从2006年开始连续四年发布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但拥有170万个国内品牌的中国却没有一个品牌上榜。美国一家媒体询问美国消费者“是否能说出一个中国品牌的名称”,结果很多人能够细数出别国的代表品牌:日本的索尼,墨西哥的科罗娜,德国的宝马,韩国的三星……但却几乎没有人能说出一个中国品牌的名字。

去年,中国已经取代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预计今年还将取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果探究产生这些光环的“光源”,制造业可谓功不可没。作为新一代世界工厂,中国产品走遍天下,中国制造业所拉动起的GDP比例也远大于其他国家,因而制造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但如果继续探究,却可以发现“中国制造”的发展之路已是越走越艰难。

在内部,资源约束问题日渐明显,许多资源供应都受制于国外供货商已成为不争事实,光是每年的铁矿石进口价格谈判就足够让全中国市场为之神经紧张;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程度为世界所惊愕,而环境治理的代价也日渐高昂;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排放国,尽管还无须承担强制减排责任,但为此却不得不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受欧美国家责难;此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已开始提升,原先在产业链中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经越来越不明显。

在外部,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贸易纠纷和在国外遭遇的诉讼也越来越多,“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被再次推上国际舆论的风口浪尖。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年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成就了中国经济的起飞,如今中国制造业的困境也制约着中国经济向更深层次的进步。

(作者系北京产权交易所董事长,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

先进制造技术(AMT)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