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商业英才网首页>财经>财经要闻>文章页
中国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字号:

类别: 国民经济 时间: 2009-12-06 来源:新华网 作者:王蔚 常晓华

关键字:宏观调控 低碳经济

2008年,中国相继成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迈出了构建碳交易市场的第一步。随着《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碳排放权成为国际市场的商品,全球已建立了20多个碳交易平台,遍布欧洲、北美、南美和亚洲市场。

  新华网北京12月6日电 记者从11月5日至6日在北京中国石油大学举办的“第四届中国能源战略国际论坛”上获悉,中国正在推进国内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专业性交易平台,远期现货与期货市场的平台搭建和共同发展是今后的大趋势。

  2008年,中国相继成立了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迈出了构建碳交易市场的第一步。这三个市场的建立表明,中国正在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市场化机制。上海期货交易所能源化工部负责人陆丰表示,目前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对碳排放权交易进行研究和设计,同国家相关部委进行开发,剖析国内碳市场发展情况,以解决特殊品种存在的开发难题。

  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不单是科学界的问题,而且是一项重大的经济威胁。从经济学角度讲,气候变化的问题是环境外部性的问题,经济学家认为这个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成本和收益、稀缺和价格、权利和义务脱节或者背离造成的,要想校正这种失灵就要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建立合法碳排放权,允许成为商品进行交易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

  《京都议定书》为碳定价提供了有力的参考基础。这项于1997年通过的条约在2005年2月正式实施,它提出了建立了三种灵活的减排机制:一是国际排放贸易,二是联合履行机制,三是清洁发展机制。随着《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碳排放权成为国际市场的商品,全球已建立了20多个碳交易平台,遍布欧洲、北美、南美和亚洲市场。

  国际碳排放权交易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从交易量看,2008年的市场中有48亿吨碳交易,较2007年增加了31%,较2005年增加了7倍。目前,国际排放权交易市场并未形成统一的市场。市场上交易不同的标的产品且存在着不同的合同结构,各市场对交易的管理规则也不相同。

  中国国内的碳市场起步较晚,从目前情况看,作为“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供应大国,中国始终不具备价格发言权,处于国际碳市场及碳价值链的低端位置。陆丰表示,在方兴未艾的全球碳交易市场中,中国应积极参与构建碳市场,谋求碳市定价权,希望今后适当的时机,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碳排放权交易期货品种,使期货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

我要评论

评论

我来说两句


财经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