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人物 > 文章页
陈绍鹏的联想之路:那些青春燃烧的日子

  黎和生采访 朱文利执笔

  差点跳槽到电信公司

  1992年,当陈绍鹏坐在北京某部委计算机中心的办公室内,一个新鲜的念头开始在脑海里蔓延——“下海”。

  据说“下海”并不是生造词,而是有历史渊源。上世纪20年代上海流行一出戏曲《洛阳桥》,里面有个唱段:“今拟委派一位能下得海去的人与龙王面洽架桥事宜……”后来,人们就把冒险地去干某种事称为“下海”。到了90年代初,随着市场经济大潮涌起,大批政府职员辞职经商,就成为“下海”一词的最真实写照。

  陈绍鹏就是那次“下海”大潮中的一分子。对于当时才23岁的陈绍鹏来说,尽管政府机关工作稳定,待遇也不错,但是他难以适应机关里慢条斯理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这与他的理想不符——这是大部分“下海”职员的共同心态。

  1993年春节,陈绍鹏下定决心:跳槽!

  这年2月,陈绍鹏的机会来了。他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联想集团大规模招聘员工。

  联想将陈绍鹏纳入麾下的这次大型招聘有着极为深刻的产业背景。1990年联想推出第一台联想电脑之后,就开始涉足自主品牌电脑行业,与IBM、康柏、AST这些品牌短兵相接。

  然而联想的处境是尴尬的:

  一方面,联想在这个市场绝对算个新兵,1991年国内电脑销售排名前十位厂商中,根本看不到“联想”两个字。

  另一方面,即使每月十万片电脑主板的海外销售成绩让机电部官员惊喜不已,但联想在政府那里算不上“红人”,当时更讨政府喜欢的是长城和浪潮这种大型国有控股企业。一个最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机电部在取消“微机进口许可证”时,拟定了一个受政策保护的“国产名牌微机”名单,联想榜上无名。

  柳传志和联想另一位元老级人物李勤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必须主动出击,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

  柳传志口中的“出击”代表着联想战略的大规模调整——全力进入当时并不受人重视的家用电脑市场,并大规模招聘专业人员,扩张版图。这次战略转移,成就了联想的传奇人物杨元庆——此时作为联想CAD(计算机辅助设备)事业部总经理的他,还在每天为销售惠普绘图仪而奔波。也让陈绍鹏开始了在联想的征战生涯。

  在计算机中心工作期间,联想经常派技术人员来搞一些技术讲座,陈绍鹏通过与他们的接触,也逐渐了解联想公司。有时候北京举行一些电子展会,作为计算机产业界人士的陈绍鹏喜欢去看看,瞧见联想的展台,他也会觉得特别亲切。陈绍鹏承认,那时尽管憧憬过加入联想,但仅仅是憧憬而已,没有想到愿望那么快就实现了。

  在陈绍鹏加入联想前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差点让中国的电脑行业少了一个优秀的总裁,让中国的电信行业多一个优秀的工程师。

  一个普通的星期五,陈绍鹏顺利完成联想的面试,回到单位宿舍。桌子上多了一份某知名通信公司的面试通知书。原来在应聘联想之前,陈绍鹏也向这家通信公司递去了应聘简历。

  对应聘者来说,最头痛的不是应聘不上,而是同时出现两个应聘机会而难以选择。陈绍鹏拿着手里的面试通知书想了半天,最后咬咬牙给通信公司挂去电话,请求推迟两天面试。

  星期一一大早,忐忑不安的陈绍鹏就跑到单位收发室去,也许联想与他有着天生的缘分,一封来自联想的录取通知书正静悄悄地躺在信箱里。

  在食堂“打望”杨元庆

  1993年4月1日,陈绍鹏正式成为联想销售部门的一名新员工。

  真的应了“环境塑造人”这句话,陈绍鹏很快就适应了联想这种快节奏的工作氛围。与在机关按时上下班的那种悠哉悠哉的生活节奏不同,陈绍鹏在联想工作如同加上了发条,每天都拼命地干。在机关,每天是单位——宿舍两点一线。在联想,虽然是在北京工作,但经常去外地出差,到联想不到半年,华东、华南、西南、西北……大半个中国都被陈绍鹏跑遍了。没有飞机,全是坐火车,甚至有时候坐汽车去。

  对于联想的早期销售人员,1993年注定是刻骨铭心的一年。用毫不夸张的语言来形容,国产电脑厂商真的是叫做“丢盔弃甲”——屡战屡败之下,纷纷选择与国外对手结盟:长城和IBM、四通和康柏。唯一还在坚持的就是联想,但这种坚持付出的巨大代价是外人难以想象的。陈绍鹏作为联想第一批电脑销售员,完整感受了这个品牌成长的艰辛。

  最初,无论在中关村,还是其它城市,当陈绍鹏向客户递上名片推销电脑时,很明显能感受到对方眼中的那种漠然。也难怪,大家听惯了IBM、AST、康柏这些如雷贯耳的品牌,联想的确太不起眼。陈绍鹏就是顶着这样的压力,一家一家客户地拜访,认真讲解联想产品的性能。既是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所致,也是因为IT行业的销售员基本上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就是要赌一口气,不相信事情做不成。即使在周末,陈绍鹏也没有闲着,经常抱着产品到中关村去做宣传活动,给经销商宣传,给消费者讲解——“没其它想法,就是有一股冲劲,让对方信任联想这个牌子”。在这一年,联想几乎所有的销售人员都抱着这样的决心在市场中与众多庞然大物似的对手拼争,很悲壮,也很让人激动。

  陈绍鹏进入联想之时,公司员工已经达到上千名。此前陈绍鹏唯一知道的联想高层名字是柳传志,这还是从报纸上了解的。至于杨元庆,他也只是从公司下发的文件上看到过这个名字,后面挂着一个头衔“销售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负责领导销售部门。后来与同事聊天时,也经常听到这个名字,但由于陈绍鹏并不直接向杨元庆汇报工作,没有机会见面,一直以为杨元庆是位老干部。

  一天,陈绍鹏正在公司食堂打饭,正好杨元庆也在用餐。陈绍鹏让旁边一位同事指认一下谁是杨元庆。结果很出乎他意料:“当时真没想到元庆这么年轻。”这是陈绍鹏第一次见到杨元庆,此时他25岁,杨元庆30岁。

  至于第一次面对面交流,则是在1994年年底,陈绍鹏转入刚成立不久的联想微机事业部工作,而这个部门的最高长官就是刚刚崭露头角的杨元庆。

  第一次与杨元庆的面谈,让陈绍鹏印象极为深刻。如果说选择到联想工作是出于对这个民族品牌的信赖,那么杨元庆的干脆利落以及年轻的形象则让陈绍鹏对公司的好感又加深一层。这次谈话主要是谈微机部销售的宏观问题,杨元庆说得很简练,也很准确。把当时联想在电脑销售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方向都清楚地描述出来。陈绍鹏感觉到,尽管与杨元庆只相差5岁,但在成熟度方面却绝对不止5岁的距离,“不是同一代的感觉”。

  陈绍鹏都一直在杨元庆麾下打拼,不停地向自己的这位兄长学习,迅速地成长为联想新一代领军人物。

  至于柳传志,与其他联想的普通员工一样,陈绍鹏更多是以一种“高山仰止”的态度去面对这位“联想之父”。初入联想的陈绍鹏遇见柳传志都是在一些大场合,并没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如果说面对杨元庆,陈绍鹏更多的是去学习的话,那么面对柳传志,陈绍鹏则更多的是去领悟。

  [page title= subtitle=]

  从销售员到“封疆大吏”

  翻开陈绍鹏的履历表,到目前为止的15年联想生涯,至少有一半的时间都是作为地区销售代表在外打拼。而长期以“封疆大吏”的身份,将工作足迹踏遍全国几个主要地区,这也是陈绍鹏在联想高层要员中最具个人色彩的一点。

  1995年3月,上任一年的联想微机事业部总经理杨元庆实施了一个大胆策略:将总部销售部门的18名业务经理全部派往国内一线城市,打造全国渠道体系,这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联想“十八棵青松”。

  陈绍鹏被派往四川成都建立西南办事处,负责打造联想在西南地区的销售渠道。名曰办事处,但实际上上上下下就陈绍鹏一个人,负责的销售区域却大得吓人:云、贵、川、陕、甘、宁、新、藏8个省区。

  人手少还在其次,关键是人生地不熟,没有任何资源可以依靠,但陈绍鹏硬是坚持下来了。

  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就往磨子桥跑,那里是成都最早的电脑卖场。在磨子桥,陈绍鹏操着半生不熟的四川话和当地的经销商套近乎,侃大山。对北方人来说,最难学的方言除了粤语,就是四川话了。但陈绍鹏还真练出来了,后来坐出租车以至于司机都以为他是本地人。依靠自己的努力,陈绍鹏很快就认识了一大帮当地市场上的业务朋友,迅速在西南地区发展了10家代理商,使联想的电脑销量数量在西南地区增加了150%。

  今天回过头来看,陈绍鹏等“十八棵青松”在全国形成的星火燎原的布局,对联想在家用电脑市场的扩张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IBM、康柏、AST等大品牌的厮杀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联想在这些地方也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推出“1+1”家用电脑之后,对地方市场的果断出击,既避开了对手的锋芒,抓住了竞争对手忽视的区域,又逐渐搭建起了全国销售渠道,让家用电脑的销售打开了局面。

  在陈绍鹏担任西南地区销售代表期间,与杨元庆的接触多了起来。尽管从销售代表到总经理还隔着三层,但杨元庆喜欢跑前线,甚至亲自上阵指导工作,陈绍鹏也就跟他有很多机会沟通。

  不过杨元庆的严厉,陈绍鹏算是领教了。由于在考察地区销售工作的过程中,杨元庆发现不少销售代表喜欢往总部跑,名曰汇报工作,但这样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在当地做事。杨元庆当时就拍桌子发火了,马上给各地销售代表下达命令:每年只准回北京两次,否则就按违纪处理。那个时候陈绍鹏正在谈恋爱,女朋友在北京。为了遵守这个规定,陈绍鹏只好和女朋友一年见两次面,心里多少还有些舍不得。陈绍鹏后来也理解杨元庆的做法:“元庆要求区域经理们要把当地当成自己的家来经营,只有静下心来拓展市场,才能成就联想的领导地位。”

  西南地区销售大获成功之后,陈绍鹏又转战西北,成功建立了西安办事处。紧接着,总部的一纸调令,让陈绍鹏开始挺进最为重要的南方市场——华南区。

  在这里,陈绍鹏遇到了自进联想以来最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他也完成了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关键一役,为日后跻身高管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联想大事记

  1991年,联想集团被批准为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企业,联想集团软件中心成立。

  1992年,联想推出家用电脑概念,联想1+1家用电脑投入国内市场。联想集团深圳出口基地正式开工投产,联想集团上地生产基地开工投产。

  1993年,联想进入“奔腾”时代,推出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联想集团与苹果计算机签订总代理协议

  1994年,联想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联想微机事业部正式成立。

  1995, 联想推出第一台联想服务器。联想电脑被评为“当代青年心目中的中国名牌” 。

  1996年,联想推出 “全民电脑”——双子星系列。

浏览(|评论(条)当前得分:收藏|推荐

我来说两句

您还没有登录,不能评论!登录 注册